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过敏性鼻炎vs感冒:教你快速区分

过敏性鼻炎vs感冒:教你快速区分

杨小明 桂阳县妇幼保健院
2025年07月23日 41页 2536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打喷嚏、流鼻涕是很常见的症状,但很多人难以分清这到底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感冒引起的。其实,这两种疾病的病因、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都有很大差异。掌握它们的区别,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应对,避免误治耽误病情。

一、从核心病因看差异

过敏性鼻炎是免疫球蛋白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即身体免疫系统对某些外界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过敏原)过度敏感引发的反应。鼻腔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一系列鼻部症状。

而感冒则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会引起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感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高发。

二、症状细节帮你辨明

(一)清水样涕:过敏的典型信号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涕常为大量清水样,像打开的水龙头止不住。这是因组胺等炎性介质刺激鼻黏膜腺体,使分泌物大增。并且,这种清水样涕不随病情发展变浓稠,往往持续存在。

感冒患者在初期也可能流清水样涕,但随着病情进展,鼻涕会逐渐变得浓稠,可能呈现白色、黄色或绿色,这是因为鼻腔内的炎症加重,出现了脓性分泌物。

(二)揉鼻搓眼:过敏的伴随动作

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鼻部症状外,常常会出现揉鼻子、搓眼睛的动作。这是因为过敏反应不仅会影响鼻黏膜,还可能波及眼结膜,导致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患者会不自觉地用手去揉擦以缓解不适。

感冒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眼痒和揉眼、搓眼动作,主要症状集中在鼻部和上呼吸道,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其他症状差异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具有阵发性和复发性,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后突然发作,脱离过敏原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比如在春季花粉较多时,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回到室内避开花粉后,症状就会减轻。而且过敏性鼻炎不会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

感冒的症状则多为持续性,一般会持续 7-10 天左右,随着身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而逐渐好转。除了鼻部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方法各不同

(一)抗组胺药:过敏的常用药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它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涕等症状。常用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一般来说,在过敏性鼻炎发作初期,使用抗组胺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抗组胺药对感冒引起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效果不佳,因为感冒是病毒感染导致的,需要依靠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同时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头痛,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等。

(二)抗组胺药无效?考虑鼻用激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用抗组胺药后症状未有效控制,需考虑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鼻黏膜,有强大抗炎作用,能减轻水肿与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其安全性高,局部用药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少,常用的有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等鼻喷雾剂。使用时要按医嘱规范用药,连续用一段时间达最佳效果,勿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而感冒患者一般不用鼻用激素,严重鼻塞影响呼吸时可短期用减充血剂缓解症状,但连续使用不超7天,以免引发药物性鼻炎。

四、日常预防有侧重

(一)过敏性鼻炎的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身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例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眼镜;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枕套。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潮湿滋生霉菌。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轻过敏症状。

(二)感冒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避免接触患者: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

总之,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症状相似,可通过观察症状细节、结合病因和治疗反应区分。若有大量清水样涕、揉鼻搓眼症状,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若症状持续加重且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更可能是感冒。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鼻用激素。希望大家掌握这些知识,及时准确应对,守护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过敏性鼻炎感冒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