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体检报告里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老年模式

体检报告里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吴春瑞 柳城县寨隆镇卫生院
2025年10月15日 17页 1805 海报 复制链接

拿到体检报告,不少人看到“结节”二字瞬间慌了神,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癌症”的可怕画面。其实,大部分结节都是身体发出的“温和信号”,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这些结节多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高压力、饮食不规律)、激素水平波动或环境因素刺激引发,像甲状腺结节常与碘摄入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相关,乳腺结节则可能由内分泌失调、情绪焦虑导致。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读甲状腺、乳腺等常见结节,帮你驱散心中的阴霾,正确认识结节与癌症的关系。

一、甲状腺结节:多数是“乖孩子”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中最常见的结节之一,很多人在超声检查后被告知有甲状腺结节时,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甲状腺癌。事实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非常高,其中约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堪称结节界的“乖孩子”。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碘摄入异常、自身免疫问题、遗传因素等都可能与之相关。一般来说,良性的甲状腺结节生长缓慢,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定期复查即可。只有当结节体积较大,压迫到气管、食管,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或者高度怀疑为恶性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医生通常会借助超声检查。超声报告中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微小钙化等描述,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信号”。但即使发现这些特征,也不用立刻绝望,进一步通过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就能明确结节的性质。

二、乳腺结节:读懂分类再判断

乳腺结节同样是女性体检中的“常客”。乳腺结节并非单一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都可能表现为结节。要判断乳腺结节的性质,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检查后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是重要依据。

BI-RADS1类和2类基本可以放心,说明结节为良性,只需定期复查;BI-RADS3类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小于2%,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良性的,建议3-6个月复查。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结节虽然恶变风险低,但也可能在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当达到BI-RADS4类及以上时,就需要提高警惕,4类又细分为4A、4B、4C,恶性风险逐渐升高,应尽快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良性乳腺结节,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一般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生长缓慢。而乳腺癌导致的结节,往往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通过定期乳腺自检,比如在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乳房触诊,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三、肺结节:小个头有大学问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一看到肺结节,就担心是肺癌的前兆。其实,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炎症、感染、陈旧性病灶等都可能形成肺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磨玻璃结节需要根据其大小、形态、密度等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恶性可能性非常低,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若存在恶性特征,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手术干预。

对于肺结节的随访,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在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大小、形态没有变化,基本可以放心;若结节增大、密度改变,则需要进一步评估。

四、应对结节,科学心态是关键

面对体检报告中的结节,保持科学理性的心态至关重要。一方面,不要对结节过度恐慌,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结节置之不理,忽视定期复查。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结节恶变的风险。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体检报告里的“结节”,大多是身体发出的“安全警示”,而不是“癌症判决书”。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结节,科学应对,就能与结节“和平共处”,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体检报告结节癌症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