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吃出好心情——巧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情绪心理状况
老年模式

吃出好心情——巧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情绪心理状况

陈洁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10月22日 30页 1252 海报 复制链接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情绪就像坐过山车,莫名低落或烦躁?工作压力大时,总想点一份炸鸡配奶茶“治愈自己”;焦虑失眠的夜晚,巧克力或甜点似乎能短暂抚平情绪;但暴食之后,愧疚感和疲惫感却卷土重来……

其实,食物与情绪的关联远比“吃甜变开心”更复杂。现代神经科学和营养学研究发现: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90%的血清素(快乐激素)在肠道合成;而饮食中的营养素,能直接影响神经递质分泌,从而调节情绪、缓解焦虑与抑郁。本文将带你揭开“食物情绪学”的奥秘,教你用科学饮食吃出好心情。

一、情绪的“营养密码”:关键营养素如何影响大脑?

1. 血清素:快乐激素的“原材料”

血清素是调节情绪、睡眠和食欲的核心神经递质。它的合成依赖一种关键营养素——色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

• 色氨酸来源:鸡蛋、牛奶、坚果(如杏仁)、豆类、鱼类(如三文鱼)。

• 搭配技巧:色氨酸需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而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其他氨基酸竞争,帮助色氨酸“顺利通关”。

示例:早餐吃1个水煮蛋+1片全麦面包,比单独吃鸡蛋更能提升血清素水平。

2. 多巴胺:动力与奖赏感的“发动机”

多巴胺掌管愉悦感、动机和注意力。它的合成需要酪氨酸(色氨酸的“兄弟氨基酸”)和维生素B6、铁、锌等辅酶。

• 酪氨酸来源:瘦肉、奶酪、豆类、南瓜籽。

• 辅酶来源:维生素B6(香蕉、菠菜)、铁(红肉、动物肝脏)、锌(牡蛎、坚果)。

示例:午餐吃一份香煎鸡胸肉(酪氨酸)+凉拌菠菜(维生素B6),能持续激发多巴胺分泌。

3. ω-3脂肪酸:大脑的“抗炎卫士”

ω-3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是构成脑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能减少神经炎症,缓解焦虑和抑郁。

• 来源: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奇亚籽、核桃。

• 研究证据:哈佛大学一项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显示,每日补充1g EPA,8周后抑郁症状减轻30%。

4. 镁:天然的“抗压剂”

镁参与300多种酶反应,能调节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缓解紧张和失眠。

• 来源:深绿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南瓜籽、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

示例:睡前吃10颗南瓜籽+1小块黑巧克力,能快速放松神经。

二、情绪饮食的“红黑榜”:这些食物要多吃或少吃

✅ 情绪友好型食物

吃出好心情——巧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情绪心理状况

❌ 情绪破坏型食物

 吃出好心情——巧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情绪心理状况

三、实用情绪饮食方案:从早餐到晚餐的“快乐食谱”

方案1:抗焦虑早餐

• 燕麦粥+核桃+蓝莓:燕麦提供B族维生素,核桃富含ω-3,蓝莓含抗氧化剂,三重保护神经。

• 搭配技巧:避免加糖,用少量蜂蜜或肉桂粉调味。

方案2:提神午餐

• 三文鱼沙拉+藜麦+菠菜:三文鱼补DHA,藜麦提供优质蛋白,菠菜含镁和叶酸(叶酸缺乏与抑郁相关)。

• 禁忌:避免搭配高糖酱料(如沙拉酱),改用橄榄油+柠檬汁或意大利油醋。

方案3:助眠晚餐

• 南瓜籽鸡肉粥+凉拌西兰花:南瓜籽补镁,鸡肉补色氨酸,西兰花含维生素C(促进多巴胺合成)。

• 时间:睡前3小时进食,避免过饱影响睡眠。

方案4:应急加餐

• 情绪低落时:1小把巴西坚果(补硒,缺乏硒与抑郁相关)+1个苹果(果胶促进肠道健康)。

• 压力爆棚时:1杯热牛奶+少量黑巧克力(色氨酸+镁,快速放松)。

四、情绪饮食的3个关键原则

1. 多样化: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确保营养素全面。

2. 规律化:固定进餐时间,避免血糖波动引发情绪起伏。

3. 适度化:再健康的食物也需控制量(如坚果每日10颗足够)。

五、情绪饮食≠药物: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需明确:营养支持疗法是情绪管理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或心理治疗。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 持续情绪低落超过2周;

• 严重失眠或食欲骤减;

• 有自伤或自杀念头。

结语:食物是情绪的“信使”,更是自我关爱的起点。从今天起,不妨打开冰箱时多问一句:“这道菜会让我的大脑更快乐吗?” 。一顿富含ω-3的晚餐、一杯温热的牛奶、一颗香甜的香蕉……这些微小的选择,终将汇聚成对抗情绪低谷的力量。记住:你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都在为你的情绪“投票”。

(本文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精神疾病膳食干预专家共识》及哈佛大学营养学研究,具体方案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

(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资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情绪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