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心”途
四岁的达娃普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给的玩具,一双明亮的眼睛安静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她还不明白什么是“手术”,只记得和姐姐尼玛参拉一起跟着大人坐了很长时间的车和飞机,来到万里之外的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这是姐妹俩第一次离开家乡日喀则,心底却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拥有一颗健康跳动的心。
今年4月,在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组织的先心病筛查中,达娃普尺和尼玛参拉同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月12日,她们和20位小伙伴一起,跨越千山万水,在这里迎来“心”的希望。
金中强在进行先心病筛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跨越万里的守护与重生
“孩子们,午餐时间到了。”中午十一点半,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一科护士长江丽娜推着餐车,挨个病房为藏族患儿及家属送餐。
“次仁,多吃点才能长得壮。”“扎西,今天有你喜欢的牛肉。”江丽娜一边分餐,一边用刚学会的藏语温柔地呼唤每个孩子的名字。为了更好地和藏族患儿沟通,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学会了一些常用藏语。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小患者在牡丹江感受到家的温暖,医院将11楼和14楼设为西藏儿童病区,各处张贴藏汉双语标识。在餐食搭配上也格外用心,除了荤素均衡,医院还不时用青稞面为孩子们制作家乡特色美食。饭后,孩子们可以在病区专门设立的“石榴花教室”里画画、识字,医院还会定期组织他们与本地小学生联欢。
陌生的环境本身就会让孩子们感到不安,医护人员根据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在沟通中倾注爱心,以减轻他们的陌生感和焦虑。医院还组建了专业团队开展术前术后心理疏导,让孩子们在康复过程中感受到全方位的关爱。
8岁的顿珠次仁是这批孩子中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刚来时沉默寡言,如今却已成为病房里的“开心果”。
“牡丹江很有趣,我们来这儿第一天就去中兴村坐小火车、看稻田画、做辣白菜!”顿珠次仁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教新朋友唱藏歌,他们教我跳朝鲜舞。等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在家乡帮助更多的人!”
雪域高原上的生命承诺
这一切,始于2019年8月那一封沉甸甸的邀请函。
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在日喀则走访时发现,许多先心病患儿由于在成长中症状不明显,只是看起来有些矮小,常被误诊为“营养不良”或“缺钙”,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援藏工作队随即联系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希望组建专业医疗队进藏,开展日喀则地区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与救治项目。
“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一科主任金中强说,“作为心外科医生,我太清楚及时救治意味着什么。对这些孩子来说,时间就是心跳,时间就是生命。”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在我国先天性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中位居首位。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胎儿心脏发育易受环境影响,导致西藏地区先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先心病本是一种可治之症,只要早发现、早手术,孩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成长。然而,很多患儿直到出现严重发育迟缓、反复肺炎、轻微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时才被确诊,此时往往已延误数年甚至十几年。
今年8月,陪同孩子接受手术的家长中,32岁的平措朗加在抵达牡丹江后也成为一名患者。他10岁的儿子永珠巴旦刚刚顺利完成两个小时的手术,目前正处于20余天的恢复期。
“永珠巴旦很幸运,我们在筛查中及时发现他的病情并成功进行了手术。但他的父亲平措朗加,却因为早年缺乏筛查条件,病情延误,如今不得不安装心脏起搏器。所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金中强强调。
六年来,医疗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边吸氧边操作,手酸了就揉一揉,头晕了就倚墙歇片刻,没有一个人退缩。在海拔5547米的琼果乡,医疗队曾创下一天完成1400多例超声筛查的纪录。筛查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单一听诊,发展为“听诊+彩超”双轨模式,显著提高了检出率。
被改写的人生与延续的希望
白玛玉珍是日喀则地区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与救治项目首批受益者之一。金中强至今仍记得2019年初见她时的情景:“一个特别羞涩的小姑娘,躲在父亲身后,胸骨前凸,身材比同龄孩子瘦小得多。”
据白玛玉珍的父亲回忆,孩子总是生病,生长发育迟缓,一直不知道原因。也曾去过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缺钙”,但长期补钙后,孩子的状况却毫无改善。
金中强将听诊器放在她的胸前,敏锐地捕捉到异常心音。经进一步检查,白玛玉珍被确诊为心脏房间隔缺损。她的父亲陷入了两难境地:既渴望救治孩子,又对远赴他乡求医和高昂的医疗费用充满忧虑。
“治疗费用我们来承担,您就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保证还您一个健康的孩子。”金中强的一句承诺,最终让他们踏上了前往牡丹江的求医之路。
如今,白玛玉珍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性格也开朗活泼。更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主动承担起了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开车奔走于日喀则的各个县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家长:“孩子的病能治好,千万不要耽误!”
像这样的故事,在这条“心”路上不断上演。有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有的成为文艺骨干。去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张效宇还收到一条来自第一批手术康复孩子的消息:“张叔叔,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
“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张效宇说,“我们不仅要治病,还要播撒希望的种子。”
2025年起,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启动了一项新计划——为日喀则培训本地超声医生,力争一至两年内帮助当地建立专业的先心病筛查队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效宇表示,只有让藏族同胞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六载春秋,11批医疗队、70余位医护人员奔赴雪域高原,为10.4万名西藏儿童开展筛查,成功完成510台手术,成功率达100%。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更是一条永不停歇的爱心长河。
“十五五”时期,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还将联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方面与日喀则市展开广泛和深度合作。今后每年4月至10月,都将组织医疗队针对儿童先心病开展多次全面的筛查救治,使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在日喀则的草原上,恢复健康的孩子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如格桑花般洒满原野。而远在万里之外的牡丹江,又一批医护人员正在整理行囊,准备下一次进藏。
山海虽远,路长情更长。从日喀则到牡丹江万里之遥,这场“心”路之约,仍在持续绵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