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阻肺养护:西医吸氧与中医补肺、吐纳功的协同之效

慢阻肺养护:西医吸氧与中医补肺、吐纳功的协同之效

肖智勇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道中南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7月16日 22页 1866 海报 复制链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有持续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气短、喘促等症状,病情易反复,影响生活质量。单纯治疗慢阻肺效果有限,西医吸氧疗法与中医补肺汤、呼吸吐纳功结合,可从不同角度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给患者更全面呵护。

一、慢阻肺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慢阻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劳力性气短,即最初在爬楼梯、快走等活动时感到呼吸急促,后期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气短、喘促,感觉空气不够用,呼吸费力。同时伴有慢性咳嗽,早晨起床后咳嗽尤为明显,夜间或清晨可能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嗽时多伴有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合并感染时痰液会变为黄色脓性。

若病情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由于长期缺氧和呼吸困难,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病情加重—活动减少—心理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二、西医养护:吸氧疗法是核心

在慢阻肺西医养护中,吸氧疗法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尤适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长期家庭氧疗是慢阻肺患者常用的吸氧方式,一般建议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5mmHg或血氧饱和度低于88%的患者,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升/分钟),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缓解组织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气短、喘促等症状,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发生风险。

进行家庭氧疗时,需注意:选医用氧气机并定期维护,确保氧浓度稳定;保持吸氧装置清洁,鼻导管或面罩每日清洗消毒,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有烦躁、头痛、呼吸减慢等不适,及时调氧流量或停氧就医,且定期复查血气分析,据此调整吸氧方案。

除吸氧外,西医强调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缓解气道痉挛、减炎症;患者要戒烟,避免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危险因素;病情稳定期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肺康复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中医养护:补肺汤与呼吸吐纳功

中医认为,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肺气虚损、肺肾两虚,治疗以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为主,补肺汤和呼吸吐纳功是常用的养护方法。

补肺汤由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慢阻肺患者肺气虚损所致的气短喘促、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神疲乏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存在差异,补肺汤的具体用药剂量和配伍需由中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切勿自行抓药服用。在服用中药期间,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呼吸吐纳功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来改善肺功能、增强肺气。适合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吐纳功主要有以下两种:

腹式呼吸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放松全身肌肉,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尽量挺腹,让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收缩,将气体尽量呼出,呼气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如吸气4秒,呼气6-8秒)。每天练习3-4次,每次5-10分钟,能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

缩唇呼吸法:用鼻子缓慢吸气,然后用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使气体通过狭窄的口唇呼出,这样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促进肺内残留气体排出。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2-3次,能有效改善气短症状。

中西医结合,养护效果更佳

慢阻肺养护需中西医结合。急性加重期,西医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稳定期,中医补肺汤可调理体质、补肺益气,呼吸吐纳功可增强呼吸功能,西医长期家庭氧疗和药物治疗能维持病情稳定、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感冒是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要合理饮食,多吃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需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关心与支持,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慢阻肺患者气短喘促等症状难以根除,但通过西医吸氧疗法、中医补肺汤和呼吸吐纳功结合的养护方式,配合规范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可改善症状、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助患者应对疾病挑战。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阻肺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