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你适合献血吗?献血前后需要注意哪些?献血有哪些好处?

你适合献血吗?献血前后需要注意哪些?献血有哪些好处?

蒋芝清 钦州市中心血站
2025年06月18日 26页 2073 海报 复制链接

"我适合献血吗?""献血后会头晕吗?"这些疑问常让人们对献血望而却步。事实上,科学献血需要全面的健康评估和规范的自我管理。每一袋血液都承载着挽救生命的希望,无论是手术患者、意外伤者还是孕产妇,都可能因你的献血重获新生。那么,你的年龄、体重、生活习惯是否允许你加入献血队伍?献血前后又该如何科学饮食、避免风险?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献血?

献血需满足基本健康条件:年龄18-55周岁(既往无不良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可延长至60周岁);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45公斤;血压:90-140/60-90mmHg;脉搏:60~100 次/分;体温:36℃~37℃;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5g/L。
但存在以下情况需暂缓或禁止献血:半年内做过大手术、一年内纹身或穿耳洞;女性月经期及其前后三天;孕期、哺乳期未满一年;近期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服药或接种疫苗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传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者不适合献血。

二、献血前要做哪些准备?

1、饮食管理:献血前一天避免高油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防止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乳糜血”不符合献血标准,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血液质量,还可能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持正常饮食量,不宜过饱或过饥;献血当天早餐、中餐和晚餐必须进食,可选择清淡、不油腻的食物,不要吃鸡蛋,因为鸡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可能影响血液质量,避免空腹献血,空腹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献血时容易引起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献血前适量饮水补充水分,使血容量保持相对稳定、改善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2、生活调整:保证24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并确保7-8小时优质睡眠,否则可能影响转氨酶等检测数值或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提前5天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以免影响血小板功能。

3、物品准备:献血当天务必携带本人身份证、驾驶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以便进行身份核对和信息登记。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采血操作,也能避免因衣袖过紧造成采血后压迫止血困难。

三、献血过程中的实用技巧

到达献血点后,配合完成健康征询、体检和血液初筛。如实告知近期患病史、用药情况、旅行史、近日休息状况、饮食情况、献血经历、有无晕血、晕针等经历、分析是否适宜献血、评估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确保献血者献血安全以及血液质量安全。采血过程中保持放松,可通过听音乐、聊天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适当做握拳-松拳动作促进血液流动。若出现不适,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全血采集时间:200ml约3-4分钟,300ml约4-6分钟,400ml约6-9分钟;成分献血则需40-90分钟。

四、献血后24小时的科学恢复指南

献血结束后用三指按压针眼10-15分钟,创可贴保留4小时;针眼淤青可在24小时后热敷;24小时内避免饮酒、浓茶、浓咖啡,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高空高温作业,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水分和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避免暴饮暴食。出现头晕、针眼红肿等异常,及时联系血站医务人员。
五、特殊时期献血须知

高温时段,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及时补充水分,做好防晒措施;冬季时期,注意保暖,献血前后饮用温热饮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饭后短时间,建议饭后1-2小时再献血,避免因血液重新分配和血糖波动引发不适。

六、献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拯救生命:为手术、急救和疾病治疗提供必要的血液保障。
促进医疗:保障医院和血站的血液供应,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社会价值:弘扬互助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
健康益处: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享受免费血液检测;献血者及直系亲属可享受用血费用减免。
 总之,科学献血,既能帮助他人,又能守护健康。在献出爱心的同时,务必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严格遵循献血前后的科学指引,让每一次献血都成为安全、温暖的生命传递。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献血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