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边界怎么划清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某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感觉身心俱疲,面对对方的要求,明明想拒绝,却不知如何开口。其实,这就是缺乏健康人际边界导致的。

人与人相处,保持一定距离必不可少。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围栏,清晰区分出你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物,让别人明白你的舒适区与需求所在。设定边界并非是要把他人拒之门外,而是为了在保持心态平和、尊重自身需求的同时,构建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际边界有不同类型。包括情感边界,帮你把自身感受与他人情绪分离,避免受对方压力、内疚或愤怒影响;身体边界,关乎个人空间与身体舒适度,比如他人与你相处的距离、是否接受拥抱触摸、对隐私的偏好等;时间边界,保护自己有合理的可支配时间与精力,比如拒绝不合理加班、下班后不回工作消息、留出自我照顾时间;数字边界,是在社交媒体、网络分享等方面设置限制;物质边界,即保护个人财务与财产,面对他人借钱或索要物品,有权合理拒绝。
在以上各个方面,如果感到别人“越界”,就说明这里存在边界不清、不健康,需要你及时表达,以获得独立的、被尊重的空间。那如何划清边界比较合适?
首先,明确自身感受和需求。只有清楚自己的底线,才能更好地设定边界。
接着,清晰且友善地表达边界。多使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晚上来电会让我手忙脚乱,这让我很焦虑、担忧,请您以后尽量在工作时间联系”。这种方式聚焦自身感受,而非指责他人,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随后,通过实际行动强化边界。当对方再次试探性越界时,按照你设定的边界果断行动。比如对方总在非工作时间发工作消息,你就不予回复,让对方切实感受到你的边界不可随意突破。
最后,坚持自己的选择。刚开始设定边界时,遇到阻力很正常。此时,要保持冷静,牢记自己的需求,坚持诚实与尊重,随着时间推移,设定边界会越来越轻松,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更平衡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