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科学使用很重要!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科学使用很重要!

孙嘉洲 赤峰市中医蒙医医院
2025年06月18日 27页 1724 海报 复制链接

打开家庭药箱,总能见到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药物,一些人把它们归为治疗感冒、发烧的“万能药”来服用。殊不知,随意使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因不对症而无效,还可能导致出现耐药性。由于抗生素是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专业武器,使用上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与条件限制,所以,只有科学使用才能发挥出威力。

认识抗生素:常见分类及作用

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发挥作用,对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无效。

常见分类及作用包括:青霉素类,针对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头孢类,广谱抗菌,可用于各种细菌感染;大环内酯类,针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首选该类药。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随意停药或服药量不够,会使细菌产生耐药基因,今后再感染时无药可用;会杀死大量的有益菌,从而引发腹泻或真菌感染,如口腔鹅口疮、阴道霉菌感染等。

常见误区:这些用药习惯要纠正

误区一: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事实:90%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不能使用抗生素缩短感冒病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持续高烧大于三天,咳嗽有黄脓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儿童感冒并发中耳炎(耳朵疼、耳道流脓),儿童感冒并发鼻窦炎(流浓涕伴有头疼)等情况。

误区二:抗生素越贵越好

事实:抗生素选择取决于感染细菌类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对路”药物,而非单纯追求高价。例如:普通尿路感染用便宜的左氧氟沙星即可,盲目使用“高级”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

误区三:症状好转就停药

事实:随意停药容易造成细菌残留,可导致反复发作或者耐药,如:肺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要按照医嘱服完抗生素,达到将体内细菌消灭干净的目的;如果结核病患者中途擅自停药会导致结核病加重、出现耐药结核,治疗时间延长到18-24个月。

误区四:预防感染提前吃抗生素

事实:除非是术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事先吃一些抗生素是无法预防感染的,反而会对人体自身造成更多伤害。比如,去外面吃饭时怕拉肚子就吃诺氟沙星,结果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导致更易感染;健康人长期吃抗生素的话也会造成肝肾损伤,还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者皮疹。

科学使用:遵循“五不原则”保安全

(一)不自行购买:处方药需凭医嘱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凭医生处方才能开具。药店购买时需主动提供处方,避免根据广告或网络推荐自行用药(如,消炎药≠抗生素,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不属于抗生素)。

(二)不盲目停药:足疗程服用是关键

严格按医嘱剂量和疗程服用,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服完剩余药物(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过敏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记录服药时间(如早中晚固定时段),避免漏服或重复服用。 

(三)不随意联用:避免“叠加伤害”

如果联用多种抗生素,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如大环内酯类与青霉素类可能相互拮抗,导致疗效降低;服用抗生素期间,如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需间隔1-2小时,避免相互作用。

(四)不忽略过敏史:用药前必做“三问”

一问自己:是否有抗生素过敏史,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二问医生:告知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三问药师:了解药物服用方式。

(五)不忽视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会影响牙齿发育),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可能损伤软骨),儿童专用剂型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如颗粒剂、混悬液);

孕妇哺乳期:青霉素类、头孢类相对安全,禁用氯霉素(可能导致胎儿骨髓抑制)、甲硝唑(孕早期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经肝脏代谢的抗生素(红霉素)需减量;经肾脏排泄的抗生素(庆大霉素等)应监测肾功能。

总之,人能消灭细菌感染,在于有了抗生素;然而要发挥抗生素的作用,还得科学使用!辨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按医生的要求足疗程服用,不要随意断药和换药,只有这样用才见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抗生素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