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6个月至2岁儿童发病率较高。腹泻会影响孩子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掌握科学护理方法对缓解孩子症状、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一、认识小儿腹泻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都可能导致腹泻。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感染则多与饮食不洁有关;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的患儿。
2.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如喂养过量、突然改变食物种类、过早添加辅食等)、过敏(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腹部受凉或天气过热影响消化酶分泌)以及一些疾病(如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都可能引发小儿腹泻 。
二、腹泻的家庭护理要点
1.预防和纠正脱水:
脱水是小儿腹泻最严重并发症,及时预防和纠正脱水很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口服补液盐(ORS)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脱水,其含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能补充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应根据孩子年龄和脱水程度按说明书服用。轻度脱水时,按50 - 75毫升/千克体重,4小时内喝完;中度脱水时,按75 - 100毫升/千克体重,4 - 6小时内喝完。若孩子年龄小且拒绝口服补液盐,可少量多次喂服。若孩子出现重度脱水症状,如精神极度萎靡、眼窝深陷等,应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2.调整饮食:
①母乳喂养儿: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不仅能为孩子提供营养,还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喂奶次数可适当增加,但每次喂奶时间不宜过长。
②配方奶喂养儿:对于轻度腹泻的孩子,可以继续喂配方奶,但可适当稀释;对于严重腹泻或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暂时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或低乳糖配方奶,待腹泻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回原来的配方奶。
③添加辅食的孩子:应暂停添加新的辅食,已添加的辅食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胡萝卜泥、苹果泥等。避免食用油腻、高糖、高纤维(如韭菜、芹菜)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腹泻。随着病情好转,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做好臀部护理: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粪便酸性物质易刺激肛周皮肤引发尿布皮炎。孩子每次大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不用粗糙纸巾用力擦,防损伤皮肤。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蘸干水分,涂抹护臀膏或凡士林形成保护膜,隔离粪便和尿液刺激。此外,选透气柔软尿布或纸尿裤,及时更换,保持臀部干爽清洁。
4.预防小儿腹泻:
①合理喂养: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避免过早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
②注意饮食卫生:给孩子吃新鲜、干净的食物,不吃变质、过期的食品。餐具、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养成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③增强孩子免疫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或中暑。按时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④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随意给孩子用药。
5.消毒隔离:
若腹泻由感染引起,需做好消毒隔离,防病原体传播。患儿餐具、奶瓶、水杯等专用,每次用后开水煮沸消毒15 - 20分钟;尿布、衣物单独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晒;家长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小儿腹泻常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护理和预防方法,就能助孩子度过此时期,守护其健康成长。护理中如有疑问或孩子病情加重,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