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阻肺≠老慢支!一文读懂“沉默的杀手”如何防治

慢阻肺≠老慢支!一文读懂“沉默的杀手”如何防治

何志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9月03日 19页 2585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常被混淆,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慢阻肺作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其隐匿性进展和不可逆性肺损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本文将系统解析慢阻肺与老慢支的六大核心差异,并揭示从早期识别到综合防治的全链条管理策略。

一、疾病本质:从支气管炎症到全肺损伤的质变

老慢支是单纯性支气管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影像学显示肺纹理增粗;而慢阻肺是包含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复合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持续不可逆的气流受限。2025年GOLD指南明确指出,慢阻肺的诊断需满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且这种气流受限会随病程进展持续恶化。

病理机制上,老慢支以气道炎症为主,而慢阻肺则出现肺泡壁破裂、肺弹性纤维网崩解,形成肺大疱。这种结构改变导致肺泡有效换气面积减少,残气量增加,最终引发呼吸衰竭。

二、早期症状:从咳嗽到呼吸困难的渐进陷阱

老慢支的典型症状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冬季加重;而慢阻肺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咳嗽,但会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这种呼吸困难具有特征性:初期表现为爬楼梯或快走时气促,后期发展为穿衣、如厕等日常活动即感喘息。

关键区别在于,老慢支的咳痰以白色黏液为主,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出现脓性痰,伴发热、喘息加剧。2024年指南强调,当患者出现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症状(如FEV1年下降率>40ml/年),需高度警惕慢阻肺。

三、诊断金标准:从影像学到功能评估的跨越

老慢支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粗,而慢阻肺需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2025年GOLD指南更新强调,必须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重复肺功能检查,若FEV1/FVC<0.7方可确诊。

此外,胸部CT在慢阻肺诊断中具有独特价值:可量化肺气肿程度(通过低衰减区域百分比),发现支气管扩张和黏液栓。对于FEV1占预计值%<45%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是必需的。

四、治疗策略:从对症治疗到全程管理的升级

老慢支的治疗以控制感染、祛痰为主;而慢阻肺需采用分级治疗策略。GOLD指南将患者分为A-D四组,根据症状负担和急性加重风险制定个性化方案:

1.稳定期管理首选LABA/LAMA联合制剂(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34%;重度患者需加用ICS(如氟替卡松),但需监测肺炎风险;新型PDE3/4抑制剂恩塞芬汀可同时改善肺功能和症状评分。

2.急性加重期处理短效β₂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全身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40mg/日,疗程5天);抗生素使用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避免盲目覆盖。

五、预防体系:从危险因素控制到疫苗接种的全方位防护

老慢支的预防侧重戒烟和避免受凉;而慢阻肺需构建三级预防网络:

1.一级预防
    戒烟:30岁前戒烟可使慢阻肺风险降低90%;空气净化:室内PM2.5浓度控制在<50μg/m³;职业防护:粉尘作业者需使用N95口罩+定期肺功能筛查。

2.二级预防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肺炎疫苗(23价多糖疫苗)5年一次;定期肺功能监测:高危人群(吸烟者、生物燃料暴露者)每年筛查。

3.三级预防
    肺康复训练: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八段锦),持续8周可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家庭氧疗:SpO2<88%时启动长程氧疗(>15小时/天)。

总结:

在这场与“沉默杀手”的较量中,从早期识别到综合管理,从传统药物到创新技术,现代医学正构建起全周期防护网。请大家记住,慢阻肺不可治愈,但通过科学防治,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当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清晰有力,便是对生命尊严的最好守护。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