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双剑合璧破解血液谜题

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双剑合璧破解血液谜题

叶晓恩 平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025年06月11日 17页 2893 海报 复制链接

血液是生命的“运输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当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时,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如同两把利剑,帮助医生抽丝剥茧,揭开疾病的真相。二者结合不仅能精准定位病因,还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一、血常规:血液健康的“晴雨表”

· 红细胞异常: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异常可辅助区分贫血类型,像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MCV降低),巨幼细胞贫血为大细胞性(MCV升高)。

· 白细胞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感染或炎症,而白细胞分类可细化诊断。例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异常升高,并伴有原始和幼稚细胞比例增加。

·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计数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血常规虽能快速提示问题,但无法明确病因。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感染、白血病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表现,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造血工厂的“显微镜”

· 白血病诊断: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某类血细胞会异常增生,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涂片中原始和幼稚髓样细胞占比超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则成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医生借形态学观察区分淋巴细胞系与髓系细胞异常,为后续免疫分型和基因检测指明方向。

· 贫血鉴别: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显示红细胞前体细胞增生,成熟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巨幼细胞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体积增大且核分叶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见全血细胞系减少、脂肪组织增多,提示造血功能衰竭。

· 肿瘤监测:恶性肿瘤细胞可能转移至骨髓。例如,肺癌、乳腺癌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可能发现癌细胞浸润;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中则可见大量异常浆细胞。

骨髓检查虽精准,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某些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能不典型,需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分子生物学检测进一步确诊。

三、双剑合璧:从初步筛查到精准诊断

· 贫血的精准分型:血常规提示贫血后,骨髓检查可明确病因。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铁染色显示铁储备减少,而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骨髓中可见巨幼变红细胞。

· 白血病的早期发现:血常规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原始细胞比例增加时,骨髓检查可确认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大量原始淋巴细胞,其核仁明显、胞质稀少。

· 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血常规提示感染时,骨髓检查可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例如,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而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则以原始细胞为主。

四、检查的注意事项与患者配合

· 血常规检查:无需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以免影响结果。

· 骨髓检查:

o 患者准备: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药物使用史(如阿司匹林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o 检查过程:骨髓穿刺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疼痛程度类似静脉抽血,全程约10分钟。

o 结果解读:形态学检查需结合免疫分型、基因检测等手段综合判断。例如,形态学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需通过流式细胞术确认免疫表型。

五、技术进步与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正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深度融合。例如,MICM分型(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白血病诊断的金标准。未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能通过深度学习,提高形态学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结语

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是血液疾病诊断的“黄金搭档”。前者如侦察兵,快速锁定异常信号;后者如工程师,深入骨髓工厂,揭示疾病本质。面对血液异常,及时进行这两项检查,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通过科学诊断与精准治疗,多数血液疾病患者可实现病情控制,重获健康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