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HPV是“性病”吗?这些误解该打破了!

HPV是“性病”吗?这些误解该打破了!

肖永红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11日 47页 851 海报 复制链接

“医生,我怎么感染了HPV?是不是得了性病?”这样的误解屡见不鲜,不仅让人白白担惊受怕,还可能导致羞耻感、家庭紧张,甚至误诊误治。

HPV到底是什么病毒?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的简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它不是单一的一种病毒,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已知有200多种型别。其中,有大约40种可以感染人体生殖道。

这些型别可以分为两大类:

低危型HPV:如6型和11型,主要引起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

高危型HPV:如16型、18型、31型、52型等,与宫颈癌、肛门癌、部分口咽癌等有关。

重要的是,HPV感染非常普遍。据统计,超过80%的性活跃人群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大多数人在感染后毫无症状,并能在1到2年内自然清除病毒。

HPV是“性病”吗?

从严格的医学角度来看,HPV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传播疾病(STD),但它确实是通过性接触为主的传播方式之一,因此被归类为“性传播相关感染”。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理解它的特性:

1.HPV感染很常见,不意味着“有不洁行为”

它可以通过皮肤与黏膜接触传播,不一定非得是性行为,亲密接触、共用贴身毛巾等也有传播可能。因此,即便是只有一个性伴侣、甚至从未有过性生活的人,也有可能感染HPV。

2.HPV感染与传统“性病”不同

“性病”如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等,常伴有明显症状、需要系统治疗,并有一定传染性。而HPV感染多数是无症状的,很多人终生都不知道自己感染过。

3.HPV感染不等于不洁,不等于道德问题,更不是羞耻的事

它就像流感病毒一样普遍,区别只是传播方式不同罢了。

感染了HPV就会得宫颈癌吗?

并不会。虽然某些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从感染到发展为癌症,中间还需要经历多个阶段,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并且90%以上的HPV感染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自然清除;定期做宫颈癌筛查(HPV检测+TCT),可以发现问题并在病变早期就进行干预治疗,防患于未然。所以,感染HPV≠癌前病变,更≠癌症。

HPV阳性后怎么办?不要慌,听医生说

1.不必惊慌,也不需立刻治疗

多数HPV阳性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尤其是年轻女性,绝大多数能在1~2年内自愈。

2.关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

如果TCT结果也有异常,比如出现“ASC-US”或“LSIL”等变化,医生会根据病变等级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如阴道镜或活检。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睡眠充足、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避免多性伴关系,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清除病毒。

4.配偶无需过度检查或治疗

HPV感染是一种夫妻/伴侣之间可能共同携带的病毒,大多不表现症状。只要配偶没有生殖器病变,通常无需特别干预。

关于HPV的几个常见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HPV阳性说明我“有问题”?

错!HPV的感染非常常见,不能因为阳性就否定自己的健康或品行。它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医学问题。

误区二:HPV阳性不能结婚、不能怀孕?

完全可以!多数感染可自愈,不影响怀孕,也不会传染给胎儿。孕期管理得当,分娩时也可采取科学方式降低传播风险。

误区三:打了HPV疫苗就万无一失了?

不完全对。疫苗只能预防部分高危型HPV,不能治疗已感染的病毒,也不能完全防住所有亚型。疫苗+筛查双保险才靠谱。

误区四:只有女性才需要注意HPV?

男性也会感染HPV,同样可能导致生殖器疣、喉癌、肛门癌等疾病,而且也是女性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男性同样需要科普和疫苗接种。

误区五:HPV感染就需要治疗?

不是所有感染都需要治疗。对于没有明显宫颈病变的感染,医生通常建议观察、定期复查。免疫力强的人甚至可在半年内自然转阴。

科学面对HPV,从不恐慌开始

HPV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与无知。真正保护健康的方式是:

1.定期做宫颈癌筛查(HPV检测+TCT细胞学检查);

2.合理选择并接种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为9~14岁,26岁以下女性优先推荐,但成年人也可接种;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避免多个性伴侣;

4.如感染阳性,遵医嘱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不盲目治疗、不恐慌退缩。

结语

HPV不是“洪水猛兽”,也不该被贴上“性病”的标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它,与其恐惧,不如了解;与其误会,不如科普。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更多人用科学的视角看待HPV,也鼓励每一位读者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身体没有羞耻,知识就是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HPV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