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从摔倒到康复,股骨颈骨折的全程“闯关”指南

从摔倒到康复,股骨颈骨折的全程“闯关”指南

陈玉珍 衡东县中医医院
2025年06月11日 29页 1842 海报 复制链接

日常生活中,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的损伤,尤其易发生在老年人及高风险运动人群。一次看似普通的摔倒,都可能引发股骨颈骨折,而从受伤到完全康复,患者需要闯过多个“关卡”。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析这趟“闯关”之旅,助力大家科学应对。

一、意外发生第一时间如何应对

股骨颈是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的关键部位。这个部位发生骨折,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受伤的下肢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通常还会出现下肢缩短、外旋畸形等症状。当意外发生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不要随意挪动,因为不当的挪动可能导致骨折处移位,对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造成损伤,加重出血和疼痛,甚至引发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用简单的物品如枕头、衣物等对受伤肢体进行固定,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

二、治疗方式的选择

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会通过X光、CT等检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的方式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但是,长时间卧床也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因此,在保守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家属需要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同时,要经常按摩患者的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更常用的方法。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然后用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保留患者自身的股骨头,适用于相对年轻、骨折移位较小的患者。这种手术方式的优点是保留了自身关节,但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且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把受损的股骨头和部分股骨颈切除,置换为人工关节,适用于老年人、骨折移位明显、股骨头损伤严重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让患者更快地恢复行走功能,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但人工关节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未来可能需要进行翻修手术。

三、分阶段科学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恢复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阶段,术后1-3天患者处于伤口初步愈合和疼痛缓解阶段,康复训练以肌肉收缩锻炼为主。患者可以进行患肢的踝泵运动,即用力向上勾脚尖,保持5-10秒,然后再用力向下踩脚尖,保持5-10秒,每组进行20-30次,每天进行3-4组。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还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大腿前方肌肉用力绷紧,保持5-10秒,然后放松,每组进行20-30次,每天进行3-4组,以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第二阶段,术后1-2周在伤口情况稳定的前提下,患者可以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角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牵拉引起疼痛和损伤。

第三阶段,术后2周以后,如果患者肢体恢复良好,可以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使用助行器或拐杖,逐渐将身体重量施加在患肢上,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改善,逐步增加负重的重量和行走的距离。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伤口渗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

四、居家康复需要注意生活细节

患者出院回家后,居家康复同样不容忽视。在饮食方面,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帮助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摔倒、碰撞等二次损伤。选择高度合适的座椅和马桶,方便坐下和起身;避免深蹲、盘腿、翘二郎腿等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骨折从受伤到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只要遵循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方法,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患者就能够顺利闯过各个“关卡”,逐渐恢复肢体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股骨颈骨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