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胃食管反流:轻松应对,恢复健康
老年模式

胃食管反流:轻松应对,恢复健康

朱春霞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0日 20页 2748 海报 复制链接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控、科学的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或微创干预,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恢复健康生活。

饮食调控:改善生活细节,减少反流发生

首先,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内压力,使胃酸更容易反流。辛辣、咖啡、巧克力、碳酸饮料和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也会促进胃酸逆流。其次,饮食宜清淡、低脂肪(每日脂肪摄入小于 35g)且热量及除脂肪外的所有营养素均应充足。补充纤维素,像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有助于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空。禁用食物肥肉、奶油、油炸食品、胡椒、咖喱粉、薄荷、各种酒精制品等。慎用食物咖啡、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橘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

此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是关键。暴饮暴食会显著增加胃内压力,促进反流发生。将三餐分成五六餐进食,既可减轻胃负担,又能防止胃酸过度分泌。进餐后避免立即躺下,保持直立姿势有利于食物顺利进入肠道,减少反流机会。

晚上尤其重要,睡前3小时应避免进食,并适当抬高床头,以利用重力减少胃酸反流。饮食调控作为非药物干预的基础措施,对改善症状效果显著,是每位胃食管反流患者应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科学用药,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对于饮食调控无法完全缓解症状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是重要环节。药物可减少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提高生活质量。GERD的药物治疗包括抑酸剂、抗酸剂和胃肠促动药等。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PPI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质子泵活性,显著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的刺激。临床研究显示,PPI能快速缓解反流相关症状,如烧心、反酸及胸痛,同时促进食管炎症的愈合。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通常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4-8周效果较佳。长期应用PPI可能发生某些不良反应,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机会性感染、骨质疏松相关骨折、慢性肾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及痴呆等。目前并未明确PPI与这些不良结局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合理使用PPI的益处大于理论风险。

此外,H2受体拮抗剂也是常用的胃酸抑制剂,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但起效较慢,适合轻度或维持治疗。

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和碳酸钙等则能中和胃酸,快速缓解症状,适合偶发症状时使用。

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能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压力,有助于缓解反流。胃肠促动药联合抑酸药物对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效,但对内镜下的黏膜愈合无促进作用。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滥用或自行调整剂量。定期随访监测症状变化及可能的副作用,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结合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反流带来的不适。

手术与微创治疗:适合特殊患者的有效选择

尽管大多数胃食管反流患者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控制,但部分患者因症状严重、药物依赖或出现食管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或微创治疗。

常见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该手术通过将胃底环绕食管下端,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防止胃酸反流。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症状持续严重或药物效果欠佳的患者。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如经内镜下下食管括约肌增强术(如射频消融)和磁控球囊括约肌装置等。这些技术通过增强括约肌功能或减少反流通道,达到治疗目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然而,手术和介入治疗并非适合所有人,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症状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经过专业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语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需要多方面配合,从调整饮食习惯到规范用药,再到特殊情况下的手术治疗,综合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遵医嘱合理用药,及时接受专业治疗,是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关键。通过系统的管理和有效干预,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恢复身体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胃食管反流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