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胃食管反流:睡姿有讲究
老年模式

胃食管反流:睡姿有讲究

谭红梅 衡东县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16日 12页 3180 海报 复制链接

胃食管反流就像身体里的“逆流河”,胃里的食物和胃酸不听话地往食管里跑,让人出现烧心、反酸、胸口不适等症状。很多人不知道,选对睡姿能有效减轻这种“逆流”,就像给消化道加了一道“防波堤”。今天就来聊聊,哪些睡姿能帮你和胃食管反流“和平共处”。

一、为什么睡姿会影响反流?

我们的食管与胃之间设有一道关键的“阀门”——食管下括约肌,它犹如一个精密的单向开关,在正常状态下仅允许食物从食管顺利进入胃部,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然而,一旦这道“阀门”出现松弛,胃内的胃酸和食物便容易逆流而上,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引发不适感。

当人体平躺时,食管与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阀门”失去了重力的辅助,胃酸更易“乘虚而入”。相反,采取抬高上半身的睡姿,则能巧妙借助重力作用,使胃酸安稳地留在胃内,从而显著降低反流的风险。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的睡姿能够将夜间反流次数减少50%以上,并且有效缓解烧心症状。

二、这些睡姿能帮你减轻反流

1、左侧卧位:反流的“友好姿势”

左侧卧位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理想睡姿。因为胃的解剖位置在腹腔左侧,左侧卧时,胃的出口(幽门)位置较低,胃酸更容易通过幽门进入肠道,而食管入口(贲门)位置相对较高,能减少胃酸向食管反流的机会。

采用左侧卧时,可以在背后垫一个软枕头,帮助固定姿势,避免睡着后不自觉翻身。需要注意的是,枕头高度要适中(约10~15厘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让颈部肌肉紧张,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2、抬高上半身:给反流“设道坎”

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只要适当抬高上半身(将整个上半身抬高15°-20°,相当于约30厘米高的枕头),就能借助重力有效防止胃酸反流。这种姿势犹如在胃和食管之间构建了一个“斜坡”,使得胃酸难以逆流而上。

很多人习惯只垫高头部,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还可能导致颈部弯曲,加重不适。正确的做法是让上半身整体抬高,可以用专用的楔形枕(一种一端高一端低的枕头),或者在床垫头部下方垫一块木板,让身体从腰部以上形成一个平缓的坡度。

3、避免这些“危险睡姿”

俯卧位(趴着睡)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禁区”。趴着时腹部受压,胃内压力升高,会像“挤牙膏”一样把胃酸推向食管,加重反流;而且趴着睡会压迫胸腔和呼吸道,影响呼吸顺畅度。

右侧卧位也可能加重反流,因为右侧卧时胃的位置相对较高,胃酸容易向食管方向流动,尤其对严重反流患者来说,右侧卧可能会让烧心感更明显。

4、睡姿之外的“辅助技巧”

调整睡姿的同时,配合这些小细节,能让抗反流效果更好:

睡前3小时不要吃东西,让胃有足够的时间排空。如果睡前饿了,可以喝一小杯温牛奶或吃一两块苏打饼干,避免吃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柑橘、番茄)和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这些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

睡觉时穿宽松的睡衣,避免腹部受压。紧身衣、束腰裤会增加腹压,就像给胃“施压”,容易导致胃酸反流,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能让腹部保持放松状态。

如果使用普通枕头,不要叠太高,而是通过调整床垫角度或使用楔形枕来抬高上半身。另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固定时间睡觉,避免熬夜,让胃肠道功能保持稳定,也能减少反流的发生。

三、特殊人群的睡姿建议

1、婴幼儿反流:倾斜睡姿更安全

婴幼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对于小宝宝,可以将床垫的头部一端垫高15°-20°,使宝宝在倾斜的平面上睡觉(注意不是仅垫高头部),同时采取侧卧位,以减少吐奶和误吸的风险。切勿给婴幼儿使用枕头,以免发生窒息,可通过调整床垫角度来达到抬高上半身的效果。

2、老年人反流:兼顾舒适与安全

老年人因肌肉松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反流症状可能更明显。建议老年人使用高度可调节的护理床,方便调整上半身高度;如果使用普通床,可在床头放置楔形枕,同时注意床垫不要过软,以免身体下陷影响姿势。睡觉时尽量保持左侧卧,若感觉不适,可在后背垫枕头辅助支撑。

胃食管反流虽然常见,但选对睡姿就能轻松减轻症状。记住,左侧卧、抬高上半身是对抗反流的“黄金睡姿”,再配合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就能让消化道“顺顺当当”,告别烧心反酸的困扰,睡个安稳觉。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胃食管反流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