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别小看“培养皿”里的它们!微生物检验如何为疾病“抓凶手”?

别小看“培养皿”里的它们!微生物检验如何为疾病“抓凶手”?

彭莎 绵竹市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03日 13页 1068 海报 复制链接

发烧、咳嗽、腹泻……这些都是身体在求救的信号,而潜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常常是微小的生命——细菌、病毒、真菌。当人体被微生物入侵并导致疾病时,它们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并留下各种“蛛丝马迹”。而微生物检验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线索”,来找到致病的微生物。

那么,微生物检验是如何工作的呢?最经典、也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微生物培养。

培养皿里的“较量”

您可能在一些科幻电影或纪录片里见过,在实验室的无菌操作台里,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样本涂抹在圆形的“培养皿”上。这个培养皿里,盛放着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培养基。

培养基就像是为微生物准备的“自助餐”,它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比如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等,并且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微生物检验的“抓凶手”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样本采集: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准确地找到致病微生物,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采集最能代表感染部位的样本。例如,怀疑肺炎,就会采集痰液;怀疑尿路感染,就会采集尿液。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以免“误抓”无辜。

接种与培养:将采集到的样本(比如一滴血液、一团痰液)轻轻地“涂抹”或“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的培养箱中,模拟人体内的环境,让潜在的微生物有机会生长繁殖。

观察与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18-72小时,有些微生物生长得更快,有些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样本中存在致病的微生物,它们就会在培养基上“大显身手”,开始大量繁殖。细菌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一个挨一个的、成堆的菌落。这些菌落就像是一群“罪犯”留下的“脚印”,颜色、形状、大小都可能各不相同,成为重要的辨认线索。

鉴定“凶手”:当培养出足够多的菌落后,就可以开始“审讯”这些“嫌疑犯”了。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的方法来确定这些微生物的身份:

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球菌、杆菌、螺旋菌)、排列方式,以及它们是否会呈现某种颜色(比如革兰氏染色)。

生化反应:通过给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糖类),观察它们是否能“吃”掉这些食物,并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食谱”和“消化能力”。

药敏试验: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确定了是哪种细菌在“作祟”后,医生需要知道用哪种抗生素才能最有效地杀死它。技术人员会在培养皿上放置各种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片,然后观察细菌在哪些药片周围无法生长。这些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就是能“制服”它的“武器”。

为何微生物检验如此重要?

明确诊断:它可以直接证明或排除某种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原因,避免医生“盲目”治疗。

指导治疗:通过药敏试验,为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病情:通过追踪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或消失情况,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控制感染:在医院内部,微生物检验也用于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并非所有“痕迹”都来自“坏家伙”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培养皿中长出了微生物,也并非所有都意味着它们就是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些微生物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它们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科技进步,让“抓凶手”更高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除了传统的培养方法,还有: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直接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尤其适用于一些难以培养或生长缓慢的微生物(如病毒)。

质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蛋白质,从而快速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能够大大缩短鉴定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结语

下一次,当您被要求留取样本进行检查时,请不要小看那些在小小的培养皿里努力生长的微生物。它们虽然微小,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守护者”和疾病的“信号兵”。正是通过微生物检验这些精密的“侦探工作”,医生才能准确地锁定“元凶”,为我们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让我们早日康复。微生物检验,虽然幕后,却是一线对抗疾病的重要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培养皿微生物检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