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结核患者家庭防护:3招阻断传染链

结核患者家庭防护:3招阻断传染链

韦炜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17页 2508 海报 复制链接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带有病菌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家人若吸入就可能被感染。做好家庭防护,阻断传染链,是帮助患者康复、保护家人健康的关键。掌握以下 3 招,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一、隔离防护:分室居住 + 科学通风,减少病菌浓度

结核患者在治疗初期(通常前 2-3 个月)传染性较强,家庭隔离是首要措施。

1、分室居住,划清 “安全区”

条件允许时,患者应单独居住在一间通风良好的房间,尽量选择朝南、带窗户的卧室。房间门口可放置一张桌子,作为物品传递区,减少直接接触。

患者的房间应远离客厅、厨房等家人活动密集的区域,避免共用卫生间(若必须共用,患者使用后需立即消毒)。

患者的生活用品(毛巾、碗筷、水杯等)要单独存放,使用后用沸水煮沸 10 分钟消毒,或用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儿童、老人、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应避免进入患者房间,必须接触时需做好防护。

2、每日 3 次通风,让病菌 “随风而去”

结核分枝杆菌在封闭环境中容易聚集,通风是降低室内病菌浓度的有效方法。

通风时间: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 1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开窗时可打开房间相对的两扇窗户,形成空气对流,效果更好。

通风技巧:冬季通风时,患者可暂时到其他房间,避免受凉;若室外空气质量差(如雾霾天),可打开空气净化器(选择带 HEPA 滤网的型号),同时关闭窗户。

房间消毒: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浓度 500mg/L)擦拭家具、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部位 1-2 次,地面可用消毒液拖地,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

二、口罩防护:正确佩戴 + 及时更换,阻断飞沫传播

口罩能有效阻挡患者呼出的带菌飞沫,也能保护家人不吸入病菌。

1、患者佩戴口罩:减少病菌释放

患者在未单独居住时,或与家人近距离接触(如吃饭、交谈)时,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佩戴方法:将口罩耳带挂在双耳,按压鼻梁条使其贴合面部,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避免漏气。

更换频率:口罩潮湿、污染或佩戴超过 4 小时后需及时更换,换下的口罩放入专用垃圾袋(扎紧袋口),每天与其他垃圾一起丢弃前,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2、家人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家人进入患者房间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KN95 口罩,佩戴前要洗净双手,佩戴后不要触摸口罩外侧。

摘口罩方法:先解开下方耳带,再解开上方耳带,用手指捏住口罩耳带取下,避免接触口罩正面,取下后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注意事项: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儿童佩戴口罩需选择适合脸型的型号,确保贴合面部。

三、痰液处理:含氯消毒 + 规范操作,消灭 “隐形传染源”

患者的痰液中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若处理不当,会成为重要传染源。

1.专用容器,全程消毒

使用带盖痰盂,每次吐痰后盖紧。

每日消毒:痰液倒入马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痰盂30分钟,冲洗后留1/3消毒液备用。

外出时:吐在含氯消毒湿巾上,密封带回处理,禁止随地吐痰。

2.污染物品处理:避免病菌残留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的纸巾,要立即放入带盖的垃圾桶,每天对垃圾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液喷洒内壁,作用 30 分钟后再倒垃圾)。

患者的被褥、衣物要经常晾晒,阳光直射 4 小时以上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也可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清洗。

擦拭患者房间的抹布、拖把要专用,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洗净后晾干。

3.额外提醒:定期检查 + 规范治疗,从源头降低风险

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一般经过 2-3 个月规范治疗后,传染性会大幅降低甚至消失。

家人(尤其是密切接触者)应在患者确诊后 3 个月内到医院做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或胸部 CT 检查,若出现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避免扬尘(结核分枝杆菌可附着在灰尘上传播),扫地时最好用湿抹布或吸尘器。

肺结核有传染性,但做好家庭防护,阻断飞沫与接触传播,就能有效保护家人。记住,科学隔离、规范消毒、正确防护是阻断传染链、助患者康复的关键。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肺结核家庭防护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