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夏日三伏天,养生做些啥?

夏日三伏天,养生做些啥?

杨诗怡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30页 2109 海报 复制链接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湿气也最重的时期,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阳气浮于外而内里相对空虚,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中暑、乏力、肠胃不适等问题。做好三伏天养生,不仅能安然度夏,还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1.饮食

清热祛湿,顾护脾胃,多吃清热解暑食物。绿豆汤、冬瓜、苦瓜、西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帮助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舌燥、心烦等不适。但要注意,西瓜等寒性水果不宜过量,以免损伤脾胃。健脾祛湿很关键,三伏天湿度大,易出现舌苔厚腻、身体沉重等湿邪症状,可以多吃山药、薏米、红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也可适当饮用藿香茶、陈皮茶。避免贪凉伤胃,冰饮、冰西瓜等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建议少吃生冷,饮食以温热为宜,即使吹空调,也要注意腹部保暖。

2.起居

顺应时节,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三伏天白天长、夜晚短,且天气炎热易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尽量早睡,中午可适当午休30分钟左右,以恢复体力。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此时紫外线强,容易中暑。如需外出,要做好防晒,戴帽子、打遮阳伞,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以免因室内外温差大而感冒。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运动

适度锻炼,避免大汗,选择合适时段和项目: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易导致大量出汗,耗气伤津。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要适量补水,可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

4.特殊养护

借天时养身体三伏贴调理:“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贴三伏贴,能通过穴位刺激,调理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疼痛等冬季易发作的疾病。泡脚驱寒:很多人在夏天喜欢光脚,易受寒气侵袭。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湿,改善睡眠。三伏天养生的核心是“顺应自然”,既要防暑降温,又要避免贪凉伤身,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的调理,让身体在炎热的夏季保持阴阳平衡,为健康保驾护航。

5.传统养生方法的科学运用

三伏贴:利用夏季阳气最盛时,通过药物贴敷特定穴位温经散寒。2025年三伏贴的最佳贴敷时间为每伏第一天(7月20日、7月30日、8月9日)。但需注意,三伏贴并非万能,仅适合虚寒体质,孕妇、高血压患者禁用。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三伏天皮肤腠理开泄,艾灸效果更易深入。推荐穴位包括关元穴(补阳气)、足三里(健脾胃)等。

晒背:选择早晨9点前或下午5点后,每次15分钟,遮头护颈,借助自然阳气驱散体内寒湿。

6.三伏天常见误区与科学澄清

误区一:"夏练三伏"就是要高温剧烈运动,传统所说的"夏练三伏"是指通过导引、站桩等静功来调动阳气,排出体内寒湿,而非剧烈运动。高温下剧烈运动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高温环境下的代谢提升需配合饮食和运动才能有效减脂,盲目捂汗只会导致脱水,不仅不减肥,还可能损害健康。

误区三:防晒指数越高越好,SPF30可阻挡97%的紫外线,SPF50仅提升1%的防护效果,且高指数防晒更易堵塞毛孔。合理做法是选择SPF30左右的防晒产品,并注意每2-3小时补涂一次。

误区四:三伏天不能吃羊肉等温补食物,适量温补能驱散冬日积寒,北方"伏羊"传统正是基于此理。关键是要掌握食用时间(建议午时前)和搭配(如配醋泡蒜解腻)。

今年的三伏天虽缩短至30天,但高温强度可能更为集中。面对这一特殊气候挑战,我们应以科学防暑为基础,结合分阶段养生策略,警惕热射病等严重风险,避免盲目跟随民间偏方。记住,三伏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势而为",利用自然阳气驱除体内宿寒,同时避免外邪入侵。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作息调整,我们不仅能安然度夏,还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三伏天养生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