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

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

汪志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2025年07月30日 30页 1680 海报 复制链接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胎龄越小,发生呼吸暂停机率越高。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致脑缺氧损伤,甚至猝死,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主要特点、病因及干预治疗。

(一)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主要特点

如果呼吸停顿超过20秒或不足20秒而伴有发绀或突发明显的苍白及肌张力减退,或心动过缓(心率小于100次/分)的异常呼吸,称为呼吸暂停。

(1)原发性呼吸暂停:未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中,呼吸暂停通常于出生后最初几日内出现。胎龄超过28周的早产儿,通常会在矫正胎龄37周前消退,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可能持续至胎龄38周以后,通常在矫正胎龄43-44周左右完全消失。

(2)迟发或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出生后几周内未发生呼吸暂停,在之后才发生呼吸暂停,就属于迟发或继发性呼吸暂停,多由病理因素导致,需要接受综合的评估与检查,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二)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原因

(1)原发性呼吸暂停: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中,出生后的第3~5天会发生,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无法查出的发病因素可考虑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胎龄越小,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越不成熟,低氧时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更低而导致呼吸暂停。②脑干神经元功能不完善:根据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其传导时间随着胎龄增加而缩短,这也是早产儿呼吸暂停更为高发的原因。③呼吸模式多样化:新生儿呼吸中枢调控的不稳定性,当食管反流或咽部分泌物的积聚引起喉化学反射过度时可能导致呼吸暂停的发生。④咽部肌肉水平较弱:早产儿咽部肌肉弱,软骨柔软,吸气时难以维持咽部完全开放,易引起呼吸暂停的发生。

(2)继发性呼吸暂停:就是继发于各类疾病的呼吸暂停,常见病因有:①心肺疾病:严重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或慢性肺部疾病、动脉导管开放等。②代谢疾病:如低血糖、酸中毒、低钙血症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病:脑损伤、脑膜炎、脑水肿、颅内出血、核黄疸等。

(三)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干预

(1)心肺监护:如果发生了新生儿呼吸暂停,医护人员会实施24h的心肺监护,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加强观察与定时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情况。

(2)病因治疗:继发性呼吸暂停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如宝宝存在感染,医生会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如果宝宝存在代谢疾病,会积极实施治疗,纠正代谢紊乱情况。早产儿呼吸暂停较为常见,在给宝宝喂奶时,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睡觉时要采用去枕卧位。面罩吸氧时,面罩需要放在颏部并覆盖口鼻,应能紧密与面部接触。

(3)促进呼吸恢复:如果宝宝发生了呼吸暂停,医护人员会先使用物理刺激促进呼吸恢复,如拍足底、托背、抚触胸部等。

(4)药物干预:如果宝宝长期存在呼吸暂停情况,或呼吸暂停反复发生,一般需要接受药物干预,医生会结合宝宝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①氨茶碱:氨茶碱可以有效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和膈肌收缩力。通过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提高通气量,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改善血气及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②咖啡因:通过提高中枢呼吸驱动作用提供每分钟通气量,且不改变呼气时间,半衰期长,易于给药,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效果。

(5)呼吸支持:目前针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呼吸支持方式多样,如①鼻塞持续加压呼吸:可以有效增加功能气量和肺容量,对呼吸暂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②加湿的高流量鼻导管给氧:供氧并持续给予持续气道正压。③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是持续气道正压的一种增强方式,可提供峰值压力。对持续气道正压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儿,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然后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

(四)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照护

新手爸妈们一定要多观察宝宝的呼吸深浅度及节律、脉搏次数和面色等。如果宝宝突然出现胸廓和腹部不动,继而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警惕宝宝是否出现了呼吸暂停。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宝宝的衣物厚度适宜。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宝宝感染,接触宝宝前都先进行手清洁与消毒,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喂奶时要采用适宜体位,预防奶反流。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新生儿呼吸暂停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