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妊娠高血压护理,不做“高高在上”准妈妈

妊娠高血压护理,不做“高高在上”准妈妈

牟兴琴 屏山县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29页 757 海报 复制链接

怀孕本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喜悦的旅程,但如果在这段旅程中出现了“高血压”这个不速之客,许多准妈妈就难免会感到焦虑甚至恐慌。

妊娠高血压,不仅影响准妈妈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威胁。

别慌!面对妊娠高血压,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过度恐惧。科学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就能让你和宝宝安全度过孕期,不做“高高在上”的准妈妈!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是孕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指的是孕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140/90 mmHg),有些准妈妈在怀孕前血压正常,怀孕中后期却突然升高。

妊娠高血压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妊娠期高血压: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但没有蛋白尿或器官损伤,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

子痫前期: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或伴有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水肿等。

子痫:严重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是产科急症。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孕前就已有高血压,怀孕后持续存在。

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妊娠高血压中最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威胁母婴生命。

为什么会得妊娠高血压?

引发妊娠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胎盘发育异常:影响母体血管系统,引发血压升高。

免疫机制失调:母体对胎儿组织产生不正常免疫反应。

血管功能异常:血管收缩能力增强、舒张功能受限。

其他因素:如高龄妊娠、多胎妊娠、肥胖、妊娠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

妊娠高血压有哪些表现?

妊娠高血压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很多准妈妈是在产检时才发现血压升高。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持续性头痛、眼花、视物模糊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全身水肿,尤其是面部和下肢

尿量减少或泡沫尿(蛋白尿提示)

情绪烦躁、心慌、气短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突发剧烈头痛、眼前发黑或肚子疼,应立即就医!

如何科学护理妊娠高血压?

一、定期产检是“第一道防线”

很多妊娠高血压的发现,都是通过规律的产前检查。尤其是孕20周后,建议:

每次产检都测量血压;检查尿蛋白、体重、水肿情况;必要时做胎儿超声和胎盘血流监测。通过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可以尽早干预,避免发展为严重子痫前期。

二、饮食护理要合理,别信“清淡=只吃菜叶子”

妊娠高血压的饮食调整,核心是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但也不能盲目节食。推荐原则如下:

控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咸菜、腌制品、加工零食;

优质蛋白:如鱼类、蛋类、瘦肉、豆腐,帮助胎儿生长;

多吃新鲜蔬果:补充钾、镁、维生素C,有助于降压;

限制油腻和甜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和血脂升高;

多喝水但不过量:每日约1500ml为宜,注意观察尿量。

如果孕期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还需要营养师个体化指导。

三、合理休息、适度活动是“血压调节器”

保证每天7~9小时睡眠,左侧卧位有利于子宫血流;避免熬夜、劳累和精神紧张;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遇到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及时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求助。

四、药物控制:遵医嘱,不擅自停药!

有些孕妇听到“吃降压药”就害怕,担心对胎儿不好,其实控制血压比完全不用药更安全。

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降压药,如拉贝洛尔、甲基多巴等,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加减。

严重子痫前期时,医生可能建议住院治疗甚至提前终止妊娠,以保护母婴安全。

五、产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妊娠高血压虽然通常在产后12周内恢复,但仍有部分女性发展为慢性高血压,甚至增加将来心脑血管病风险。

产后要继续监测血压;

哺乳期用药需听从医生建议;

产后42天体检非常重要;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复发。

准爸爸与家人,也要学会“护航”

妊娠高血压不仅是准妈妈一个人的战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也非常关键。准爸爸可以:

陪伴产检、监督血压记录;帮助调整饮食、分担家务;多些理解与耐心,减少准妈妈焦虑感出现紧急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第一时间送医,不耽搁!

最后:科学护理+温柔陪伴=平安顺产

妊娠高血压并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管理、早护理。通过合理饮食、规范监测、按时服药和充足休息,绝大多数准妈妈都能顺利生下健康宝宝。

愿每一位“高高在上”的准妈妈,既稳得住血压,也稳得住幸福。不慌不怕,不信偏方,用科学的方式守护两条生命!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妊娠高血压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