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当心脏“喊累”时——关于冠心病

当心脏“喊累”时——关于冠心病

唐绘琴 湘府门诊部心血管内科
2025年07月30日 39页 2212 海报 复制链接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日夜运转的特大城市,心脏就是位于市中心的24小时发电厂。冠状动脉则是四条双向八车道的“高压输电线”,负责把富含氧气和营养的“电力”送到心肌。一旦任何一条输电线因为年久失修、垃圾堆积或外力挤压而变窄、堵塞,城市就会出现大面积停电——这就是冠心病的雏形。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最新数据,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39万,每年新增约170万。更可怕的是,约30%的首次发作表现为猝死,连“后悔药”都来不及吃。它不再是“老年病”,35岁以下患者比例在15年间翻了三倍。熬夜、外卖、久坐、吸烟、焦虑,这些现代生活的“标配”正在把输电线一点点腐蚀。

那么斑块是怎样“长”出来的?原因之一内皮破损: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会像砂纸一样反复摩擦血管壁,内皮细胞出现“裂口”。其次有脂质沉积:血液中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趁机钻进内膜下,被自由基氧化后变成“垃圾”。 还有炎症反应:白细胞赶来“清垃圾”,却越聚越多,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和钙质、纤维组织一起构成斑块。最后形成管腔狭窄:斑块像水管里的水垢,三年内可能只让管径缩小20%,但当它突然破裂,血小板赶来“贴创可贴”,瞬间形成血栓,可在几分钟内把血管堵死——急性心梗就这样发生。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爬两层楼或赶公交时胸口像压了块石头,休息35分钟缓解,这是“电线”还没完全断,但已高负荷报警。半夜睡觉被疼醒、疼痛频率骤增、含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提示斑块即将“塌方”。而急性心梗多表现为持续20分钟以上的压榨性胸痛,向左肩、下颌放射,伴冷汗、恶心、濒死感——此时每一分钟都有上百万心肌细胞坏死。还有隐匿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痛感迟钝,可能只表现为牙疼、胃胀、乏力,被称为“沉默缺血”,更易漏诊。

诊断不是“拍个CT”那么简单:静息心电图只能抓到“现行犯”,运动平板试验把患者赶到跑步机上,让心脏“加班”诱发病灶;冠脉CTA像给血管拍3D照片,能看清斑块位置与狭窄程度。冠脉造影是“金标准”,把导管从手腕穿到心脏,注入造影剂,动态显示“电线”全貌;若发现狭窄>70%,可直接植入支架。功能评估:FFR(血流储备分数)像给血管做“压力测试”,避免过度放支架。

治疗是一场“终身战役”  药物基石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血栓“补漏”。降脂:他汀是“清道夫”,把LDL-C降到<1.8 mmol/L,相当于把垃圾车从每天1辆增加到10辆。 扩血管: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临时“增宽车道”。  降压控糖:ACEI/ARB、SGLT2抑制剂,减少内皮二次损伤。 支架与搭桥:  支架像微型“铁丝网”,撑开塌陷隧道;新一代可降解支架3年后可被吸收,减少远期炎症。搭桥用患者自身血管另建“高架桥”,适合多支病变。心脏康复:术后36个月在监护下进行有氧+抗阻训练,可把5年再住院率降低26%。 中医辅助:丹参酮ⅡA、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微循环,但无法替代支架,切忌擅自停药。

特殊人群提示 女性患者:雌激素曾是“天然保护伞”,绝经后风险骤增,胸痛症状更可能表现为乏力、背痛,易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年轻人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LDL-C可>8 mmol/L,20岁就可能心梗,需早筛基因,必要时用PCSK9抑制剂。孕妇:妊娠期高血压会增加远期冠心病风险,产后42天复查别偷懒。

给家属的“急救备忘录”识别:胸痛>15分钟,含硝酸甘油无效,立即拨打120。 等待:让患者嚼服300mg阿司匹林(非肠溶片),减少血栓扩大。转运:拒绝私家车,救护车配备除颤仪和溶栓药,可提前激活导管室。决策:家属签字别犹豫,急性心梗的“门-球时间”(入院到开通血管)每延迟30分钟,1年死亡率增加7.5%。

写在最后:冠心病不是“死刑判决”,而是一份“生命契约”。它逼我们重新选择生活方式,把每一口呼吸、每一步路、每一顿餐都当作与心脏的对话。愿我们都能听懂身体的低语,在血管彻底堵车之前,把路修好。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冠心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