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卒中“复”能记,护理秘籍在此

脑卒中“复”能记,护理秘籍在此

谢明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康复一区
2025年07月30日 34页 2298 海报 复制链接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200万,其中近75%的患者遗留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然而,脑卒中并非绝症,通过科学护理与康复训练,患者能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揭秘脑卒中患者不同阶段护理的“黄金法则”,一起来看!

一、黄金24小时—与时间赛跑的急救护理

脑卒中属于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发病突然且发病原因多样,与血管病变、身体疾病、生活习惯、心理情绪、遗传等密切相关,发病时,患者可能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表现,遵循“FAST”原则展开急救至关重要。

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观察微笑时一侧嘴角是否下垂。

A(Arm):让患者平举双臂,判断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

S(Speech):听患者说话,是否存在口齿不清或无法表达。

T(Time):立即送医,争取在发病4.5h内接受溶栓治疗。

在等待急救时,需要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并且不能喂食或服药,以防误吸或药物冲突。

二、急性期护理—筑牢康复的“第一道防线”

发病后的1-2周属于脑卒中急性期,是病情最危重的阶段,患者需卧床治疗,此阶段护理应聚焦并发症管理。每2h翻身拍背1次,采用“空心掌”从下至上叩击背部,促进排痰,每日进行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可考虑使用气垫床和垫枕,以此减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压疮问题出现的概率。

三、恢复期护理—加快身体康复进程

发病后1-6个月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黄金阶段,综合考量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等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对于加快患者身体康复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例如,许多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此时应在患者神志清楚、能交流、病情稳定时开展“空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每日训练2次;为有效恢复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对患者进行言语构音训练、语词表达训练、语句表达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及书写训练等,能刺激语言中枢恢复。

此外,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家属需要与患者多多沟通,与患者做一些记忆训练和思维训练,如让患者朗读文章或故事,总结主要人物和事件,或开展词语接龙、造句等语言游戏,能有效刺激患者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四、长期管理—预防复发的“终身战”

脑卒中复发率高达25%,在日常生活中,需采用“药物+生活”双重管理方案控制危险因素。

规范用药: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能随意停药,也不能随意改变药量,若出现不良情况,需要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保持营养均衡;忌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摄入肉类蛋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

生活环境:为提高患者生活的安全性,所居住室内地面应做好防滑处理,生活区域依据实际情况安装扶手,特别是卫生间,以防跌倒和损伤。

运动康复:对于康复期患者,每日应依据自身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以简单的肢体运动为主,如慢走、肢体拉伸等,每次保持30min,但不能剧烈运动,以免出现血压波动而导致疾病复发。

心理调适:脑卒中患者可能因失语、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肢体瘫痪等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采用安慰、劝说、支持的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影响较大。护理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环节,应从不同阶段患者的康复需求与身体情况入手,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预防并发症、针对性训练、用药管理、饮食调节、心理支持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患者身体康复保驾护航。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