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B超发现肌瘤?先别慌!这3种情况不用治

B超发现肌瘤?先别慌!这3种情况不用治

何毅华 汝城县中医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21页 2144 海报 复制链接

每天在超声科都能遇到手持报告单的焦虑患者:“医生,我这肌瘤是不是得马上切?”作为看了十多年子宫肌瘤的超声科医生,想告诉大家一个数据:育龄女性B超检出肌瘤的概率约30%,但真正需要治疗的不足15%。超声图像就像肌瘤的“体检报告”,能精准识别哪些是“安分守己”的类型,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第一种:无症状的小肌瘤(直径<5cm)

超声屏幕上,这类肌瘤就像子宫壁上的“小石子”——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32岁的李女士体检时发现肌壁间有个2.8cm的肌瘤,月经周期28天规律,经量中等(每天换4片卫生巾),无腹痛或腰酸,这种情况根本无需处理。

判断标准有三个:

大小:直径<5cm,超声测量时要在三个切面(纵、横、斜)取最大值,避免因测量角度误差误判。

位置:位于肌壁间或浆膜下(向外生长),不压迫子宫内膜(内膜线连续光滑)。若肌瘤突向宫腔(黏膜下),哪怕只有2cm也可能引起经量增多,需要处理。

症状:无异常出血、腹痛或压迫症状(超声显示膀胱、直肠无受压变形)。

我们科室跟踪过500例这类肌瘤,每年增大超过0.5cm的仅占18%,20%的肌瘤5年后甚至会自然缩小。盲目手术反而可能破坏子宫肌层,增加术后粘连风险,导致10%~15%的患者出现慢性腹痛。

第二种:近绝经期的肌瘤(年龄>45岁)

更年期女性的肌瘤就像“即将枯萎的植物”。53岁的张阿姨B超发现3.5cm肌瘤,已经3个月没来月经,超声显示肌瘤内部出现“栅栏状回声”(玻璃样变性),这是肌瘤开始萎缩的信号。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到育龄期的1/20,肌瘤失去“营养”会逐年缩小。超声数据显示,绝经后肌瘤每年体积缩小12%~18%,5年后约60%会钙化(变成强回声光斑)。只要没有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出血需排查内膜问题),这类肌瘤完全可以“以观后效”。

需要警惕的是:若绝经后肌瘤突然增大(6个月直径增加>1cm),或超声发现肌瘤内部血流异常丰富,需进一步做MRI排查肉瘤变(发生率仅0.3%),但绝不能因此对所有肌瘤“一刀切”。

第三种:浆膜下带蒂小肌瘤(直径<4cm)

这类肌瘤在超声下像挂在子宫表面的“小灯笼”——有明确的蒂部与子宫相连,蒂部直径>2cm,彩色多普勒显示蒂内血流信号稳定。带蒂肌瘤只要蒂部不细(<1cm易扭转),位置不靠近宫颈或卵巢,就不会影响怀孕和生活。我们统计过120例带蒂小肌瘤孕妇,孕期肌瘤红色变性(突发腹痛)发生率仅5%,远低于大家担心的“高危”。反而有20%的患者因过度焦虑选择孕前手术,术后盆腔粘连导致不孕风险增加。

B超动态监测:比手术更可靠的“观察哨”

超声是监测肌瘤的“金标准”,比CT更安全(无辐射),比MRI更适合长期随访(价格低、易重复)。正确的监测方案是:

无症状小肌瘤:每年一次经阴道超声(已婚)或经腹部超声(未婚,需憋尿使膀胱充盈),重点观察肌瘤大小(三个切面测量)、内部回声(有无液化、钙化)、血流信号(RI>0.5为良性表现)。

近绝经期肌瘤:每6-12个月复查,关注肌瘤体积变化(绝经后应逐渐缩小)和内膜厚度(>5mm需警惕异常出血)。

备孕女性:孕前3个月做超声评估,孕期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肌瘤是否红色变性(超声表现为肌瘤内部回声不均、血流增多)。

超声报告上的这些描述无需紧张:“肌瘤伴钙化”“少量液化”是良性退变;而“边界不清”“内部血流紊乱(RI<0.4)”“短期内快速增大”才需要进一步检查。

哪些情况真的需要治疗?

当超声发现以下特征时,建议积极干预:

肌瘤直径>5cm且有症状(经量多导致贫血,或压迫膀胱引起尿频);

黏膜下肌瘤(无论大小,超声显示内膜线中断);

肌瘤扭转(突发腹痛,超声显示蒂部血流消失)。

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案:

海扶刀(聚焦超声):无创消融,保留子宫,术后3-6个月可备孕

子宫动脉栓塞:通过阻断血流使肌瘤萎缩,但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受损,不建议有生育需求者选择。

手术治疗:①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适合希望生育者,但术后有复发可能;②子宫切除术:根治性方案,适合无生育需求或肌瘤过大、症状严重者。

记住:多数肌瘤无需手术,精准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才是关键。超声检查就像给肌瘤做"年度体检",既不会错过危险信号,也能避免过度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B超肌瘤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