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盆底功能障碍自测:3个危险信号

盆底功能障碍自测:3个危险信号

王晓琼 湖南省花垣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025年07月30日 26页 2223 海报 复制链接

盆底是位于盆腔底部由肌肉、韧带和筋膜构成的“弹力网”,像吊床支撑盆腔器官,控制排尿、排便和性功能。但妊娠分娩、年龄增长等因素会使“网”弹性下降、支撑力减弱,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此疾病在女性中常见,却因隐私常被忽视,严重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要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掌握居家自测方法,早发现、早干预。

危险信号一: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藏隐患

“咳嗽一声就漏尿,抱孩子用力时更尴尬”,这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典型表现,也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信号之一。盆底肌肉犹如尿道的 “开关”,当肌肉松弛、控尿能力下降时,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上下楼梯),尿道无法紧闭,尿液就会不自主漏出。

症状较轻时,可能只是偶尔漏出几滴尿液,多发生在剧烈活动后;随着病情进展,轻微动作甚至走路时也会出现漏尿,需要频繁更换护垫,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部分患者为避免漏尿,会刻意减少饮水量,结果导致尿液浓缩,反而刺激膀胱,加重尿频、尿急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并非产后女性专属。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弹性减弱,长期便秘和慢性咳嗽患者因长期腹压增高,都会损伤盆底肌肉,诱发尿失禁。若出现“腹压增加就漏尿”,往往提示盆底肌力受损。

危险信号二:盆腔器官脱垂,下坠感背后有玄机

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支撑结构受损的重要信号,表现为盆腔内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因失支撑而下移,患者感觉阴道有肿物脱出,伴下坠、酸胀感,站立、行走、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减轻。

不同器官脱垂表现有差异:膀胱脱垂可能伴排尿不畅、尿不尽;直肠脱垂或有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严重子宫脱垂时,肿物脱出阴道口,摩擦衣物致局部溃疡、出血。

很多患者会将这种下坠感误认为是 “妇科炎症” 或 “腰椎问题”,自行用药却不见好转。实际上,妊娠分娩时盆底肌肉过度拉伸、绝经后盆底组织萎缩、长期负重或肥胖导致盆底压力持续增加等,都是常见诱因。特别是多次分娩的女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更要警惕这种信号。

危险信号三:性功能障碍,难以启齿的 “隐形伤害”

盆底功能障碍还会悄悄影响性功能,却因隐私问题常被患者回避。盆底肌肉参与性兴奋和性高潮的调控,当肌肉松弛或痉挛时,可能出现性交疼痛、性快感降低、性高潮缺失等问题。

部分女性性生活时会感阴道松弛,难以满足;部分患者因盆底肌肉损伤,性交时阴道深部疼痛,久了对性生活恐惧抵触,影响夫妻关系。男性也可能因盆底功能异常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或射精困难,但较女性少见。

这类症状常被患者归咎于“年龄增长”或“心理因素”,而忽视盆底功能问题。实际上,及时干预盆底功能,多数性功能障碍可获改善。

居家自测:排尿中断试验,轻松评估盆底肌力

掌握简单的居家自测方法,能帮助初步判断盆底功能状态,其中排尿中断试验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正常排尿时,主动收缩盆底肌肉,观察能否中断排尿。若能轻松中断并控制尿液停止,说明盆底肌力尚可;若无法中断或只能勉强减慢尿流,提示盆底肌力减弱;若完全无法控制、尿液持续流出,可能存在明显盆底功能障碍。

需注意,此试验勿频繁进行,以免干扰正常排尿反射。此外,可通过“凯格尔运动”自我感受:平卧时,尝试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类似憋尿动作),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多次。若收缩时能明显感受肌肉力量且保持一定时长,表明肌力较好;若收缩无力、持续时间短或难找到正确肌肉群,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问题。  

及时就诊:这些情况必须寻求专业帮助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尽快到妇科、泌尿外科或盆底康复专科就诊:

漏尿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如每天需要更换3次以上护垫,或因漏尿不敢参加社交活动;

阴道内有明显肿物脱出,或下坠感持续加重,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性交疼痛明显,严重影响夫妻生活;

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排便困难;

尝试居家锻炼(如凯格尔运动)1-2个月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盆底肌力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别让“难以启齿”耽误了治疗,关注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主动自测,及时就医,才能让这张“生命之网”重新恢复弹性,重拾健康与自信。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盆底功能障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