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别慌!儿科护理教你科学降温与居家观察要点
宝宝发烧是家长常遇到的情况,不少家长一见孩子体温升高就焦虑不已,急于用各种方法退烧。其实,发烧是宝宝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盲目降温可能适得其反。掌握科学的降温方法和居家观察要点,才能既缓解宝宝不适,又不干扰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让护理更从容。
一、科学降温:分清场景选对方法
宝宝发烧时,降温的核心是让宝宝感觉舒适,而非一味追求体温降到正常。当体温低于 38.5℃,且宝宝精神状态较好时,物理降温是合适的选择。此时不要给宝宝穿太多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发烧怕冷,就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样会影响热量散发,就像给发烧的宝宝 “穿棉袄”,反而会让体温降不下来。正确的做法是穿宽松、透气的衣物,让宝宝处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 22-26℃比较合适。
用温毛巾擦拭身体也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地方血管密集,热量容易通过血液流动散发出去。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毛巾温度以不烫手背为宜,每次擦拭时间约 10 分钟即可。注意不要用酒精擦身,宝宝皮肤娇嫩,酒精会刺激皮肤,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当体温超过 38.5℃,或者宝宝因为发烧明显烦躁、哭闹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常用的安全退烧药,家长要根据宝宝的体重计算准确剂量,不要按照年龄估算,因为同年龄宝宝体重可能差异较大。退烧药间隔时间要遵循说明书,一般对乙酰氨基酚间隔 4-6 小时,布洛芬间隔 6-8 小时,不要频繁用药。用药后让宝宝多喝温水,促进排汗散热,帮助体温下降。
二、居家观察的关键要点:警惕危险信号
观察宝宝发烧时的状态比只看体温数字更重要。如果宝宝发烧时还能玩玩具、正常吃奶喝水,即使体温超过 38.5℃,也说明病情不算严重。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总是想睡觉,叫醒后也很快又睡着,或者烦躁不安、很难安抚,就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婴幼儿,持续哭闹不止、拒绝进食进水,可能是身体不适的信号,要及时就医。家长可每小时观察一次宝宝状态,记录异常表现,便于就医时准确描述。
伴随症状往往能提示发烧的原因,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烧时伴有持续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或者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且稀,可能是胃肠道感染;伴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每次呼吸时肋骨间的皮肤都跟着凹陷,可能是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烧时身上出现皮疹,或者嘴唇、手脚发紫,也需要尽快去医院。观察时要注意症状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发烧持续时间也是重要的观察点。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会在 3 天内逐渐好转,如果发烧超过 3 天不退,或者体温忽高忽低、反复超过 39℃,要及时带宝宝检查。另外,要注意宝宝是否有脱水迹象,比如尿量比平时明显减少,半天都不尿一次,口唇干燥,哭的时候眼泪很少,这些情况说明宝宝体内水分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喂温开水,必要时就医补液。
三、退烧后的护理与预防:促进恢复和减少复发
宝宝退烧后,身体还处于恢复阶段,需要好好休息,不要急于带宝宝外出玩耍,过度劳累可能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情反复。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比如小米粥、烂面条、蔬菜泥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不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帮助身体恢复。还可根据宝宝口味调整食物做法,增进食欲。
室内环境对宝宝恢复也很重要,每天要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直接吹风。可在通风时将宝宝抱到另一个房间。室内湿度保持在 50%-60% 比较适宜,太干燥的环境会让宝宝呼吸道不适,可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加湿器要每天换水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预防宝宝发烧复发,日常护理要做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不要穿得过多,宝宝活动量大,穿太多容易出汗,吹风后容易受凉。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便于宝宝活动。勤洗手是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宝宝经常用手摸东西,又喜欢吃手,手上容易沾染病菌,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都要认真洗手,可用婴幼儿专用洗手液,帮助宝宝养成良好习惯。
按时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引起的发烧,比如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家长要按照免疫计划带宝宝接种。接种后注意观察宝宝有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