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远离胰腺癌,从健康习惯做起

远离胰腺癌,从健康习惯做起

胡和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55页 1593 海报 复制链接

胰腺癌因恶性程度高、早期难诊、预后差,素有 “癌中之王” 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攀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通过保持清淡饮食、规律运动,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影像学筛查,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一、胰腺癌的 “可怕之处”

胰腺癌之所以令人闻之色变,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胰腺位于腹腔深部,周围被胃、肠道、肝脏等器官环绕,早期胰腺癌症状不典型,难以被察觉。患者往往在出现明显腹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此时肿瘤多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治疗难度极大。

从治疗角度看,胰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手段,但仅少数早期患者具备手术条件。临床数据显示,胰腺癌 5 年生存率不足 10%,晚期患者生存期常以月计。因此,预防胰腺癌发生意义远超治疗。

二、饮食清淡:为胰腺 “减负”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负责分泌胰液,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慢性炎症,进而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保持饮食清淡是保护胰腺的关键。日常饮食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若胰液排泄不畅,就可能引发胰腺炎。研究表明,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胰腺组织长期处于 “超负荷” 状态,使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增加癌变几率。

相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对胰腺健康有益。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对胰腺的刺激;维生素和矿物质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细胞的异常变化。例如,西兰花、菠菜、苹果、燕麦等食物,都是保护胰腺的理想选择。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而反复的急性胰腺炎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为胰腺癌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规律运动:增强体质,降低风险

规律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热量,减少脂肪堆积。而肥胖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刺激胰腺细胞增殖,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多项研究表明,每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能使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 30% 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微微出汗、心率有所加快但能正常交谈为宜。

规律运动还能改善肠道功能,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后,能更好地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防止细胞癌变。

四、高危人群:定期影像学检查不可少

虽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能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还不够,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癌的重要手段。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家族中若有直系亲属患胰腺癌,其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加;患有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人,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组织长期受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也可能刺激胰腺细胞发生癌变;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增加患病风险;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针对高危人群,推荐将腹部超声、增强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纳入定期体检。其中,腹部超声无创便捷,适合作为初筛手段;增强 CT 和 MRI 成像更清晰,有助于精准判断肿瘤情况。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若发现异常及时跟进确诊。早期胰腺癌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生存率可显著提升。

五、养成健康习惯,远离胰腺癌

预防胰腺癌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将健康习惯融入生活。饮食上保持清淡,坚持规律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胰腺的伤害;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削弱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预防胰腺癌并非无迹可寻,清淡饮食、规律运动能降低患病风险,高危人群定期做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早期发现。从当下开始养成健康习惯,就能远离胰腺癌,守护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胰腺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