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胸口闷痛别忽视!冠心病早期信号你了解吗?

胸口闷痛别忽视!冠心病早期信号你了解吗?

谢长 湖南省涟源市民盟医院
2025年07月30日 31页 792 海报 复制链接

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更令人警觉的是,约6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个月曾出现早期信号,但因忽视或误判导致悲剧。2025年《欧洲心脏杂志》最新研究指出:早期识别冠心病症状并干预,可使心梗发生率降低58%。本文结合权威指南与临床案例,解析冠心病的隐匿信号及科学应对策略。

一、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血管如何一步步“堵塞”

1.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脂质沉积:低密度脂蛋白(LDL)渗入血管内皮,形成“脂质条纹”;

斑块进展: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包裹脂质,形成纤维斑块;

斑块破裂:不稳定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触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

2.血管狭窄的临界点

轻度狭窄(<50%):通常无症状,但需警惕进展;

中度狭窄(50%-70%):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可能诱发心绞痛;

重度狭窄(>70%):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胸痛,心梗风险显著升高。

二、冠心病的6大早期信号:身体发出的“求救警报”

1.劳力性胸痛(稳定型心绞痛)

表现特征:胸骨后或左前胸压迫感,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触发场景:爬楼梯、快走、提重物时发作,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加重;

科学解析:心肌需氧量增加超过狭窄血管的供血能力,导致心肌缺血。

2.不典型胸痛

表现特征:下颌、左肩、左臂内侧放射性疼痛,或上腹部“胃痛”;

案例:58岁男性患者因“反复上腹痛”就诊消化科,冠脉CTA显示前降支狭窄85%;

误区:约30%的冠心病患者以不典型症状首诊,易被误诊为胃炎或肩周炎。

3.不明原因的疲劳

表现特征:日常活动(如购物、扫地)后极度乏力,休息后无法缓解;

机制: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灌注不足;

数据支持: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发现,疲劳作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心梗风险增加2.7倍。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表现特征:平卧时气短,需垫高枕头或坐起缓解;

科学解析: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加重症状;

高危信号:此症状提示冠心病已进展至心力衰竭阶段,需立即就医。

5.心悸或心律不齐

表现特征:心跳加快(>100次/分)或漏跳感,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机制: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或房颤;

警示:若心悸伴随黑蒙或晕厥,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

6.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特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易被误认为“消化不良”;

案例:62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腹胀”就诊,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原因:心脏下壁缺血刺激膈神经,反射性引发胃肠道症状。

三、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策略

1.必须筛查的5类人群

有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50岁前患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者:每日吸烟≥10支,持续>5年;慢性肾病患者:eGFR<60ml/min,冠心病风险增加3倍;长期压力人群:职场高压、焦虑抑郁状态持续>6个月。

2.首选筛查方法

无创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合劳力性胸痛患者,阳性预测值75%;冠脉CTA:可清晰显示斑块性质(钙化/非钙化),辐射剂量约2-3mSv;心脏MRI:评估心肌活性,诊断心肌梗死敏感性>90%。

有创检查:冠脉造影:金标准,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但费用高(约1.5-2万元)。

3.筛查频率建议

低危人群(无危险因素):每5年测空腹血脂、血糖;

中危人群(1-2个危险因素):每2年做运动负荷心电图;

高危人群(≥3个危险因素):每年冠脉CTA或心脏MRI。

四、结语:

冠心病的早期信号如同身体发出的“预警弹”,及时识别并干预可避免悲剧发生。2025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强调:冠心病防控需贯穿“预防-筛查-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让我们以科学知识为盾,以健康生活方式为剑,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冠心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