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鼻饲、静脉营养背后的救命逻辑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鼻饲、静脉营养背后的救命逻辑

于芳 浏阳市集里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5年07月30日 20页 1927 海报 复制链接

ICU 接收的多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常因昏迷、机械通气等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在应激状态下代谢加快,若缺乏营养支持,会快速消耗自身储备,导致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影响康复。鼻饲和静脉营养作为 ICU 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看似简单的 “喂食” 背后,是维持患者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的关键手段。了解其原理,能更理解这种支持对危重患者的重要性。

一、ICU 患者为何必须进行营养支持:身体的 “应急需求”

ICU 里的患者,身体往往处于一种 “战斗” 状态。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重大手术后,机体为了对抗损伤,会启动应激反应,代谢速度变得异常快。就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油耗会增加,这时身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比平时高出很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身体就会开始 “消耗自己”,先分解脂肪提供能量,接着会破坏肌肉里的蛋白质,导致患者快速消瘦、四肢无力。

肌肉的流失不只是影响体力,还会削弱呼吸肌的力量。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呼吸肌无力会让脱机变得更加困难,延长在 ICU 的时间。免疫细胞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营养不足时,免疫细胞数量会减少,战斗力下降,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原本的感染可能加重,甚至引发新的感染。

肠道在营养缺乏时也会 “受伤”。肠道黏膜细胞需要持续的营养供应来维持完整性,一旦缺乏营养,黏膜会变得脆弱,像保护肠道的 “屏障” 出现漏洞,肠道里的细菌可能趁机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形成恶性循环。比如严重胰腺炎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就受影响,若不及时补充营养,肠道屏障破坏后,感染风险会显著上升。因此,营养支持对 ICU 患者来说,不只是 “吃饭”,更是维持器官功能、帮助身体对抗疾病的基础。

二、鼻饲与静脉营养:两种方式的适用场景与原理

鼻饲是一种更接近自然进食的营养支持方式。通过一根细细的导管从鼻腔插入,经过食道直达胃或小肠,将调配好的营养液直接送到消化道。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胃肠道还能工作的患者,比如术后虽然昏迷但胃肠蠕动正常的人。营养液里含有身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就像 “配方饭”,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

鼻饲的好处在于符合身体的正常消化规律,能刺激胃肠道蠕动,让肠道保持 “工作状态”,避免长期不用导致功能退化。就像机器长期不运转会生锈,肠道也需要食物的刺激来维持功能。但鼻饲也有讲究,营养液的浓度不能太高,输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可能引起腹胀、呕吐或腹泻。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比如先从稀一点的营养液开始,慢慢增加浓度,让胃肠道逐渐适应。

静脉营养则是在胃肠道 “罢工” 时的选择。当患者出现肠梗阻、严重胰腺炎等情况,胃肠道无法消化吸收食物,就需要通过静脉直接输入营养。这些营养物质被制成特殊的溶液,包含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为身体供能。比如大面积烧伤早期,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严重抑制,静脉营养能在关键时刻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

三、营养支持的精准调控:根据病情动态调整

ICU 的营养支持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像 “量体裁衣” 一样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刚进入 ICU 时,医护人员会评估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计算出每天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比如年轻的严重感染患者,身体消耗大,需要的蛋白质比普通患者多,就得在营养液中增加优质蛋白的比例。

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反应。鼻饲患者如果出现腹胀、肚子咕咕叫、腹泻,可能是营养液浓度太高或速度太快了,这时会降低浓度,减慢输注速度,甚至暂停一段时间让胃肠道休息。静脉营养时,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因为营养液中的葡萄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脂肪乳可能影响血脂代谢,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营养液的成分比例。

随着病情好转,营养支持方式会逐步 “降级”。比如从全静脉营养,慢慢减少静脉输入的量,同时开始少量鼻饲,观察患者耐受后,再增加鼻饲量,减少静脉营养,直到完全过渡到鼻饲。当患者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后,会尝试让他们少量喝水、吃流质食物,最终慢慢恢复正常饮食。这种动态调整的目的,是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逐渐适应,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ICU患者营养支持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