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阻肺的气短警告:你的肺功能正在悄悄衰退!

慢阻肺的气短警告:你的肺功能正在悄悄衰退!

黄梅芳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7月30日 50页 1296 海报 复制链接

“上两层楼就喘”“快走几步就胸闷”,许多中老年人将这些症状归结为“年纪大了”,却不知这可能是慢阻肺的危险信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进行性肺部疾病,我国约1亿患者中,超70%因忽视早期症状延误治疗。活动后气短并非衰老必然,而是肺功能衰退预警,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遏制病情恶化。

一、活动后气短:被误读的“衰老信号”

慢阻肺最典型症状是逐渐加重的气短,初期易被忽视。早期表现为爬楼、快走时气喘,常被误认为正常衰老。随着病情进展,气短会从活动后出现发展到静息时也呼吸困难。

与普通疲劳不同,慢阻肺患者因气道损伤导致呼吸受阻,氧气吸入和废气排出都困难。需警惕的是,慢阻肺的肺功能损伤不可逆,当症状明显时肺功能可能已丧失过半,治疗效果远不如早期干预。切勿将"活动后气短"简单归因于衰老,及时检查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续恶化。

二、烟雾:损伤肺功能的“隐形杀手”

慢阻肺的根源是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其中最主要的“元凶”是各类烟雾:

吸烟是最大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长期吸烟易导致气道壁增厚、分泌物增多,使小气道狭窄阻塞。研究表明,吸烟者患慢阻肺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5倍,且与烟龄、烟量呈正相关。即便偶尔吸烟或使用电子烟,也会对肺部造成累积性伤害。

二手烟和三手烟同样危险

不吸烟的人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如家人吸烟、工作场所有人吸烟),患慢阻肺的风险会增加20%~30%。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虽低于主动吸烟,但持续吸入仍会刺激气道。此外,残留在衣物、家具上的“三手烟”(烟味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的肺部造成慢性损伤。

厨房油烟不可小觑

中式烹饪的煎炸、爆炒产生的油烟富含苯并芘、丙烯醛等有害物质。若厨房通风差且不使用抽油烟机,油烟会持续刺激小气道,成为慢阻肺的“隐形推手”。

这类烟雾对肺部的损伤缓慢且持续,初期小气道轻微阻塞,无明显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小气道结构遭破坏,出现不可逆狭窄,最终发展为慢阻肺。等出现明显气短时,肺功能已严重受损,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三、关键行动:早检查+规范治疗,阻止肺功能衰退

慢阻肺虽然不可逆,但通过科学干预能有效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这两个关键行动必须尽早落实:

及时做肺功能检查,揪出早期病变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比胸片更能早期发现问题。它通过测量用力呼气时的气流速度,判断气道阻塞程度,就像给肺部做“肺活量测试”。以下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包括已戒烟者);

长期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粉尘的人群;

有活动后气短、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

有慢阻肺家族史者。

检查过程简单无创:只需对着仪器用力吸气再用力呼气,3~5分钟即可完成。早期发现轻度气道阻塞后,通过戒烟、避免有害气体暴露等措施,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长期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功能

确诊慢阻肺后必须坚持长期用药。支气管扩张剂是核心治疗药物,但切忌“不喘不吃药”的错误做法,这会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药物分为短效型(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缓解,长效型(如噻托溴铵)需每日规律服用以维持疗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同时配合呼吸训练和疫苗接种,可有效保护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

四、这些误区要避开

没症状就不用管:慢阻肺早期悄无声息,即便无明显不适,肺功能也在持续恶化。一旦肺功能检查确诊气道阻塞,无论有无症状,都需立即干预,以免延误病情。

戒烟后就不会得慢阻肺:戒烟虽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但长期吸烟造成的肺部损伤难以完全修复。戒烟后仍需定期检查肺功能,密切关注肺部健康。

吸氧会成瘾:重度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有效改善缺氧、保护心脏。吸氧并非成瘾性治疗,具体方案需医生依据血氧指标精准制定 。

慢阻肺的“气短警告”是肺功能衰退信号,并非衰老必然。长期烟雾暴露是主因,早期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变,规律用药能延缓病情进展。若出现活动后气短,或长期接触烟雾,务必尽早检查。慢阻肺虽不可逆,但早发现、早干预,就能改善呼吸,提升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阻肺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