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宝宝的小“肿块”,是疝气还是虚惊一场?新手爸妈必看!
老年模式

宝宝的小“肿块”,是疝气还是虚惊一场?新手爸妈必看!

曾玉兰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11月05日 35页 2430 海报 复制链接

当您偶然发现宝宝身上某个部位出现了一个“小肿块”,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这是怎么了?是需要马上处理的疝气,还是只是虚惊一场?

什么是疝气?它为什么会找上宝宝?

疝气,简单来说,就是腹腔内的器官(比如肠子)通过腹壁薄弱的地方“钻”出来,在体表形成一个可以触摸到的鼓包。在宝宝身上,最常见的疝气有两种:

· 脐疝: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生在肚脐。在宝宝肚脐的周围,由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腹壁肌肉没有完全闭合,当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用力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大,一部分肠子就可能从这个薄弱的地方“挤”出来,在肚脐处形成一个圆形的鼓包。这个鼓包在宝宝安静放松时,或者轻轻按压时,可能会消失。

· 腹股沟疝: 这种疝气发生在腹股沟区域,也就是大腿根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当宝宝哭闹、用力时,腹股沟处的膨出物会形成一个可见或可触及的柔软包块。与脐疝一样,这个包块在宝宝放松时也可能消失。

为什么宝宝容易得疝气呢?这主要与宝宝腹壁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尤其是在早产儿或有家族史的宝宝中,腹壁会相对更薄弱,更容易出现疝气。

别慌!哪些“小肿块”可能是虚惊一场?

有时候,新手爸妈们看到的“小肿块”,可能并不是疝气,而是其他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良性的变化:

· 皮下脂肪垫: 宝宝的皮下脂肪比较丰厚,有些时候,在腹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摸起来像一个小小的、柔软的鼓包,但它只是皮下脂肪堆积,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不会消失或增大。

· 淋巴结肿大: 宝宝的免疫系统比较活跃,在某些部位,比如脖子、腋下、腹股沟附近,可能会摸到一些小小的、可活动的颗粒状物,这是淋巴结。当宝宝身体有轻微感染或炎症时,淋巴结可能会暂时性地增大。通常情况下,这些肿大的淋巴结是无痛的,而且随着炎症消退会慢慢变小。

何时需要警惕?“真假”疝气的判断

虽然上面提到的情况可能让您松一口气,但区分疝气和非疝气也非常重要。

脐疝的特点是,在宝宝哭闹、腹压增高时,肚脐处会鼓起一个软软的包块,触摸时有弹性,而且在宝宝安静或躺平时,这个包块可能会回纳,肚脐又恢复平坦。

腹股沟疝的表现也是类似的,在腹股沟区域出现可回纳的包块。

什么时候需要特别警惕,并尽快就医呢?

· 包块突然变硬、变大,并且宝宝非常疼痛,哭闹不止,甚至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 这可能是发生了嵌顿性疝,“钻”出来的肠子被卡住了,无法回纳,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肠坏死。

· 包块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增大,或者虽然能回纳,但回纳的难度越来越大。

· 您无法确定这个“肿块”到底是什么,感到非常担忧。

医生会如何处理了?

对于大多数脐疝,如果包块不大,建议继续观察。很多宝宝的脐疝会随着年龄增长,腹部肌肉发育成熟而自行闭合。对于较大的脐疝或在宝宝2-5岁后仍未闭合的,建议手术治疗,将薄弱的腹壁缝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对简单且安全的手术。

腹股沟疝则不同,它们通常不太容易自行闭合,而且有发生嵌顿的风险。因此,对于明确诊断的腹股沟疝,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新手爸妈,请记住这些!

· 保持冷静,细心观察: 发现宝宝身上有“肿块”时,先不要过度惊慌。仔细观察肿块出现的时间、大小、质地,以及在宝宝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 及时咨询医生: 只有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您有任何疑虑,及时带宝宝就医是最好的选择。

· 了解疝气的风险: 尤其是腹股沟疝,需要警惕嵌顿的风险,一旦出现嵌顿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 不要自行“推拿”或“揉捏”: 除非医生明确指导,否则不要尝试自己对宝宝的“肿块”进行推拿或揉捏,这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伤害。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了解这些关于“小肿块”的知识,能帮助您更从容地面对宝宝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最合适的帮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疝气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