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半月板撕裂,膝盖里的“响”警报
老年模式

半月板撕裂,膝盖里的“响”警报

陈乐龙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5年11月05日 8页 1138 海报 复制链接

在生活中,不少人在活动膝盖时会听到“咔哒”“咯吱”的响声,有人觉得这只是关节正常活动的声音,不以为然。然而,膝盖里的这些异常响声并非小事,尤其是当响声伴随疼痛、卡顿等不适时,很可能是半月板撕裂发出的“警报信号”。半月板作为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对维持关节稳定和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下文就带大家正确认识半月板。

一、膝盖异常响声的潜在危机

膝盖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由多部分构成。正常时,膝盖偶有清脆单一的生理性弹响,无不适。但频繁异响,还伴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就可能是健康出了问题。

半月板撕裂是异常弹响的常见原因。撕裂破坏其结构,使它在膝关节活动时与周围组织异常摩擦、卡压而产生响声。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撕裂,损伤关节软骨,引发骨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 半月板撕裂的典型症状:不止疼痛那么简单

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内股骨和胫骨之间的纤维软骨,形如月牙,分内外侧。它作为“缓冲垫”与“稳定器”,能分散负荷、减摩擦、稳关节。半月板撕裂症状多样,远超疼痛范畴:

疼痛:常见于膝盖内外侧,上下楼梯、蹲起等屈膝动作时加剧,休息可缓解,随病程从刺痛转为持续隐痛。

肿胀:撕裂致关节出血或积液,伤后数小时至1-2天肿胀达峰,限制活动;慢性患者多反复轻度肿胀伴僵硬。

卡顿受限:活动时易出现“关节交锁”,即膝盖突然卡住无法屈伸,需晃动或按压方可恢复,频发会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引发腿部肌肉萎缩。

三、膝盖弹响:半月板撕裂的重要警报

膝盖弹响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由关节内气体逸出等因素引发,无痛且不影响活动,无需干预。

病理性弹响中的半月板撕裂特征显著:多在膝关节蹲起、上下楼梯时发作,伴随疼痛。这是撕裂碎片异常移动、摩擦卡压所致,医生可通过特定手法诱发弹响辅助诊断。不同类型撕裂的弹响表现各异:纵行撕裂易引发关节交锁,弹响后活动受限;水平或放射状撕裂在屈伸时产生持续摩擦音与隐痛,病情发展中弹响更频繁、症状加重。老年人常见的退变性撕裂,弹响多为持续性,因痛感不明显常被忽视,却会加速关节退变,甚至诱发骨关节炎。

三、 半月板撕裂的规范治疗:从保守到手术

半月板撕裂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撕裂类型和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方案。

保守治疗:适用于急性轻度边缘撕裂且无关节交锁的情况。采用“RICE原则”,即休息制动、冰敷(15-20分钟/次,3-4次/天)、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症状缓解后,通过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手术治疗:撕裂范围大、有关节交锁,或保守治疗4-6周无效时采用。首选关节镜微创手术,根据撕裂部位选择术式:边缘血供好的缝合修复;血供差区域部分切除;复杂严重撕裂用部分切除联合成形术。

半月板移植术:适用于年轻患者半月板严重缺损影响功能的情况,但因供体和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较少。术后需系统康复,3-6个月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四、 半月板撕裂的预后管理:保护关节长远健康

半月板撕裂治疗后康复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术后康复:依手术方式定制计划。缝合术患者术后4-6周佩戴支具,以被动屈膝、踝泵运动防粘连;拆除后渐进增负并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部分切除术患者可早期轻活动,但禁深蹲等动作。临床证实,规范康复可使术后优良率提升超30%。

日常防护:规避高负荷动作,选减震鞋、必要时戴护膝。控制体重至关重要,每减重5公斤,膝关节负荷降低超20%。特殊人群需遵医嘱恢复运动。

定期复查:因存在关节退变风险,术后建议每年行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发现软骨早期磨损,可注射玻璃酸钠干预延缓退变。

六、重视警报,守护膝关节健康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活动枢纽,半月板对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若膝盖出现异常弹响,且伴随疼痛、肿胀、卡顿等症状,极有可能是半月板撕裂发出的“警报”,需引起重视。

出现上述不适,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半月板撕裂情况。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规范治疗,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处理。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半月板撕裂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