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者与心灵抚慰者
老年模式

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者与心灵抚慰者

王玲 内江市资中县中医医院
2024年11月27日 19页 7433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手术室是充满冰冷器械和紧张氛围的地方。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主刀医生,还有一群身着绿衣的护士,她们既是精准操作的“配合者”,又是缓解患者恐惧的“心灵守护者”。一台成功的手术,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双角色”担当。

一、术前:搭建信任的“第一座桥”

患者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往往是恐惧的顶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从术前访视就已开始:

- 信息核对与科普:术前一天,护士会到病房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流程,比如“麻醉后您会像睡了一觉,醒来手术就结束了”。对儿童患者,她们会用玩偶演示“戴呼吸面罩”,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抗拒。

- 细节安抚:留意患者的细微需求——给戴眼镜的老人准备眼镜盒,帮紧张得手心冒汗的患者擦汗,握住发抖的手说“我们都在这儿陪着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能让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40%。

- 物品准备“零误差”:根据手术方案备好器械包(如腹腔镜手术需23件专用器械)、无菌敷料,检查仪器设备(电刀、吸引器)是否正常。就像战场后勤官,确保“弹药”万无一失。

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者与心灵抚慰者

二、术中:医生的“第三只手”

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进入“精准配合”模式,她们对器械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医生:

- 器械传递“秒响应”:当医生说“止血钳”,护士能在0.5秒内递出合适型号的器械;缝合时提前备好持针器和对应规格的缝线(如血管缝合用7-0号线,皮肤缝合用4-0号线)。这种默契需要数百台手术的磨合。

- 无菌屏障“守护神”:严格监督手术区域的无菌操作——医生袖口若触碰非无菌区,立即更换;器械台边缘掉落的纱布,绝不允许再拿回来。她们的眼睛就像“扫描仪”,任何可能引发感染的细节都逃不过。

- 紧急情况“冷静剂”:术中突发大出血时,护士能迅速递上止血材料,同时协助麻醉师监测生命体征,快速补充血制品。此时她们的冷静沉着,能稳定整个手术团队的节奏。

三、术后:延续关怀的“最后一公里”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护理结束:

- 安全转运:护士会轻轻为患者擦去皮肤上的消毒液,盖好被子,在转运途中观察呼吸和伤口渗血情况,避免颠簸引起不适。对清醒患者说“手术很顺利,您真棒”,给家属报平安时强调“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 器械“复盘”:手术开始前,缝合伤口前,手术结束后,都需要两名护士同时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确保没有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这是手术室的“铁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 交接细节: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术中情况,比如“患者术中输血200ml,需注意观察尿量”“缝合时皮肤张力较大,要警惕水肿”,为术后护理提供精准参考。

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者与心灵抚慰者

四、特殊场景:护士的“隐形守护”

- 儿童手术:护士会提前准备卡通贴纸,在麻醉诱导时用“看这个小熊好不好玩”转移孩子注意力;术后守在苏醒室,轻轻拍着哭闹的孩子直到家长到来。

- 急诊手术:面对车祸、外伤等紧急情况,护士在5分钟内就能备好抢救器械,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配血,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 高龄患者:术中会特别注意保暖(用暖风毯维持体温36℃左右),避免血压波动;摆放体位时在骨突处垫软枕,防止压疮。

五、不为人知的“技能库”

手术室护士需要掌握的远不止传递器械:

- 器械养护:知道腹腔镜镜头如何防雾(用温水预热),超声刀头如何延长寿命(避免空打);

- 应急处理:能熟练操作除颤仪,在心跳骤停时配合胸外按压;

- 人文沟通:对聋哑患者用手势比划“别害怕”,对焦虑的产妇说“我也是妈妈,知道你不容易”。

结语 

一台手术的成功,医生是“主演”,而手术室护士是“最佳配角”——她们的工作没有耀眼的光环,却在每一个细节里藏着专业与温度。从患者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到平安回到病房,她们用精准的操作保障手术安全,用无声的陪伴化解患者恐惧。这就是手术室护士,一群在刀尖上跳舞,在紧张中传递温暖的“绿衣守护者”。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手术室护士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