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后疫情时代:长效防护从'呼吸道黏膜保养'开始

后疫情时代:长效防护从'呼吸道黏膜保养'开始

韩烨 绵阳四〇四医院
2024年11月27日 30页 9071 海报 复制链接

当疫情的高峰期逐渐远去,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从 “应急防控” 转向 “长效防护”。曾被忽视的 “隐形卫士”—— 呼吸道黏膜,走进公众视野。它是守护人体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等多种入侵者。在后疫情时代,长效防护理应从深入了解和精心保养呼吸道黏膜开始。

一、呼吸道黏膜: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呼吸道黏膜覆盖在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内壁,由黏膜上皮细胞、黏液层和黏膜下组织构成,形成一套精密的 “立体防御系统”。

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成物理屏障,直接阻挡病原体入侵。表面的黏液层像一张黏性防护网,能黏附入侵的病毒、细菌,其中的溶菌酶、防御素等活性物质还能直接杀灭部分病原体。黏膜下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如同 “巡逻卫士”,能及时识别并清除突破防线的病原体,迅速启动免疫反应。呼吸道黏膜的健康状态,直接决定了人体对抗呼吸道传染病的 “第一道防线” 是否坚固。

二、后疫情时代,为何要重视呼吸道黏膜保养?

后疫情时代,病毒传播风险仍在,病原体可能不断变异,传统防护手段无法完全杜绝感染。此时,呼吸道黏膜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感染概率。

单纯依赖药物或疫苗不能一劳永逸。药物多用于感染后治疗,疫苗针对特定病原体,而呼吸道黏膜的健康是更基础的 “广谱” 防护能力,可应对多种病原体侵袭。

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压力大、饮食不均、吸烟、空气污染等,会持续损害黏膜细胞,导致其防御能力下降。这也是相同环境中,有人更易患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保养呼吸道黏膜是提升人体 “免疫力基石” 的关键。

三、科学保养呼吸道黏膜,从生活细节入手

保养呼吸道黏膜需将科学方法融入日常:

首先,保证营养均衡。维生素 A 是黏膜细胞合成的关键,多吃胡萝卜、南瓜、菠菜等富含 β- 胡萝卜素的食物,β- 胡萝卜素能在体内高效转化为维生素 A,维持黏膜完整性;维生素 C 促进黏膜修复,多吃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新鲜水果,其丰富的维生素 C 可增强黏膜修复能力;蛋白质是黏膜细胞的基础,鱼、禽、蛋、奶、豆类应合理搭配,为黏膜更新提供优质原料;锌能增强黏膜抗感染能力,可适当吃坚果、瘦肉。

其次,改善生活环境。吸烟会严重破坏黏膜组织,必须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保持室内湿度 40%-60%,干燥会显著降低黏膜防御功能;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务必佩戴防护口罩,减少颗粒物对黏膜的刺激。

再次,养成健康习惯。规律作息至关重要,应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让黏膜细胞在休息中得以充分修复。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能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增强黏膜细胞活性与功能,提升黏膜的屏障作用。多喝水可保持黏膜湿润,每天 1500-2000 毫升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效果更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

最后,避免过度清洁。频繁使用刺激性漱口水或冲洗液,会破坏黏膜的正常生态平衡。日常清洁以温和为主,冲洗鼻腔建议用生理盐水,不依赖药物性清洁用品。

四、警惕黏膜受损信号,及时调整防护策略

呼吸道黏膜受损时,会出现鼻塞、咽干、咳嗽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预警信号”,这意味着其防御功能已下降,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长期鼻塞可能提示鼻腔黏膜出现异常,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适宜湿度;频繁咽干多与黏膜干燥或慢性炎症有关,需增加饮水量、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这些信号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检查。

后疫情时代,健康防护的核心已从 “被动防御” 转向 “主动提升自身免疫力”。保养呼吸道黏膜不仅能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更能为整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关注饮食、改善环境、养成健康习惯,让这道 “隐形防线” 更加坚固,才能真正实现长效防护。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呼吸道黏膜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