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女性必看!预防妇科炎症的实用指南

女性必看!预防妇科炎症的实用指南

王启琼 泸州市古蔺县白沙场中心卫生院
2024年11月27日 17页 8727 海报 复制链接

一、私处清洁:过度清洗反而惹麻烦

很多女性认为“清洁越彻底,越不容易发炎”,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阴道本身有自净能力,依靠乳酸菌维持酸性环境(pH值3.8-4.4),能抑制有害菌繁殖。过度清洁会破坏这种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的清洁方式是:每天用温水冲洗外阴即可,无需使用肥皂、洗液或冲洗阴道内部。洗澡时避免用花洒直接冲击阴道口,毛巾要单独存放并定期暴晒。经期需勤换卫生巾(每2-3小时一次),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产品,避免使用香味型卫生用品——香料可能刺激黏膜引发过敏。

女性必看!预防妇科炎症的实用指南

特别提醒:游泳后及时更换湿泳衣,避免泳池水质中的消毒剂或细菌长时间刺激私处;久坐时穿宽松透气的裤子,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减少私处潮湿闷热的环境,让有害菌无机可乘。出差住酒店时,尽量使用自带的毛巾和睡衣,避免直接接触公共马桶圈,可垫上一次性马桶垫后再使用。

二、衣物选择:穿对裤子也是“保护伞”

衣物与私处健康密切相关,紧身牛仔裤、化纤内裤会让私处处于封闭状态,汗液和分泌物无法蒸发,形成适合霉菌生长的“温床”,增加霉菌性阴道炎风险。数据显示,长期穿紧身裤的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比穿宽松衣物者高37%。

建议选择纯棉内裤,其吸湿性和透气性更佳,且每天更换,洗净后放在阳光下晒干(紫外线是天然杀菌剂)。阴雨天可使用烘干机烘干,避免内裤潮湿滋生细菌。洗内裤时要单独用肥皂手洗,避免与袜子、外衣混洗,防止脚气真菌交叉感染——脚气中的白色念珠菌一旦沾染内裤,极易引发阴道真菌感染。

此外,经期穿的生理裤要选择宽松款式,裤腰和裤腿不宜过紧,避免压迫外阴血液循环。非经期尽量少用卫生护垫,即使使用也要每4小时更换一次——护垫表面的胶质会阻碍透气,长期使用可能诱发外阴炎,出现红肿、刺痛等不适。

三、性生活防护:细节决定感染风险

性生活是妇科炎症的常见诱因之一,做好防护能大幅降低风险。同房前后双方都需清洗外阴,男性若有包皮过长,应翻开包皮清洁冠状沟内的污垢,避免将细菌带入阴道。研究表明,男性包皮垢中的细菌可导致女性宫颈炎风险增加2倍。

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衣原体、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概率。若出现同房后瘙痒、疼痛,可能是对避孕套润滑剂过敏,可尝试更换无添加的天然乳胶产品,或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辅助。

另外,避免经期同房——此时宫颈口微开,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容易引发盆腔炎;同房后及时排尿,能帮助冲刷尿道,减少尿路感染风险(尿道与阴道距离极近,尿路感染易蔓延至生殖系统)。若存在固定伴侣,建议双方每年进行一次性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者,需每半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治疗。

四、生活习惯:免疫力才是“防火墙”

妇科炎症的发生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熬夜、压力大、饮食不均衡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让细菌、病毒有机可乘。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每周运动3次以上的女性,妇科炎症复发率比久坐者低50%。

饮食上要减少高糖、高油食物摄入——过量糖分可能导致阴道糖原增加,诱发霉菌感染;高油饮食会影响激素水平,增加外阴炎风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西兰花)和益生菌(如无糖酸奶),帮助维持阴道菌群平衡。每天喝1杯无糖酸奶的女性,阴道乳酸菌含量比不喝者高23%,能更好地抑制有害菌。

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盆腔充血;憋尿会让膀胱压力增大,细菌易逆行感染尿道,进而引发妇科炎症,因此要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此外,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长期焦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免疫力,增加炎症风险。

结语

记住:妇科炎症是女性常见病,就像感冒一样可防可治,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日常防护,关注身体信号,才能让私处健康“长治久安”,为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妇科炎症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