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营养食疗 大同栲栳栳 蒸出来的乡愁

大同栲栳栳 蒸出来的乡愁

白丽霞
2025年09月24日 974

日前,在2025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大同十大地标美食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大同十大地标美食包括:筋道爽滑的猪肉臊子刀削面,暖意升腾的什锦铜火锅菜肴,金黄酥脆的髓油糕、豆沙糕、菜糕,热气腾腾的羊杂汤,面香浓郁的莜面囤囤,酥软甜香的大头麻叶,酸香爽滑的浑源凉粉,鲜香软烂的扒肉条,酸辣脆嫩的凉拌鲜黄花,咸鲜美艳的百花烧麦。每一道都承载着厚重的风土人情,诉说着独特的塞北故事。其中,莜面囤囤,也称莜面窝窝、莜面栲栳栳,是大同地区的家常美食,因形似“蜂窝”而得名。

大同栲栳栳 蒸出来的乡愁

都说“来大同不吃栲栳栳,等于白来!”可这不就是个面卷卷吗?有啥了不起的?

直到我坐在鼓楼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里,亲眼看见老板娘揉面的架势,才明白原来那面团在老板娘手里跟活物似的,揉得啪啪响,案板都被震得直颤。“这莜面啊,得用滚水烫!”老板娘头也不抬,手上动作不停,“冷水和的面,硬,难吃!”

我凑近看,那莜面团泛着淡淡的灰绿色,闻着有股特别的麦香。老板娘揪下一块面,在手心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长条,然后像变戏法似的,用大拇指一挑,面团就乖乖地卷成了一个小筒筒,整整齐齐地码在笼屉里。

蒸笼上汽后,整个小馆子顿时弥漫着莜面的香气。我趴在蒸笼边上,看着那些小筒筒在蒸汽里慢慢变得饱满。老板娘抄起一块湿布,“啪”地一声掀开蒸笼盖,一股热气裹着莜麦的香味直冲脑门。“快看!”她得意地指着笼屉,“这才叫栲栳栳!一个个立得跟小塔似的!”

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蘸上老板娘特意调的羊肉臊子。第一口下去,外皮有点韧,里面却软乎乎的,莜麦的香味在嘴里炸开。“怎么样?”老板娘眼睛亮晶晶的,“我们大同的栲栳栳,讲究的就是个‘牢靠’!面要和得硬,卷得紧,蒸得透!”

隔壁桌几个大爷大妈听见我们的对话,也插嘴进来。“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会做这个了。”一个花白胡子的大爷摇着头说,“我奶奶那会儿,蒸栲栳栳可讲究了,得全家老小一起动手。”

我一边听一边吃,发现这栲栳栳确实有意思。每个小卷都紧紧挨在一起,像极了大同人过日子的劲头——扎扎实实,密密实实。老板娘看我吃得香,又给我端来一碗羊肉汤。“配着汤吃,暖胃!”

我好奇地问起这栲栳栳的历史。老板娘擦了擦手,坐下来跟我说:“这东西啊,可有年头了。说是当年打仗的时候,粮食不够,老百姓就把莜面这样卷起来蒸,省粮食又顶饱。”

正说着,老板娘的女儿从后厨出来了。“我妈非说要给你露一手,”姑娘笑着说,“现在会做这个的年轻人不多了。”

“这莜面啊,营养可好了。”老板娘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我们这儿高原地区,种不了小麦,就种莜麦。莜麦面比白面有劲道,吃了顶饿,还不容易长胖。”她掰着手指头数,“蛋白质高,纤维多,还能降血脂呢!”

吃完饭,我忍不住问老板娘:“现在大家都爱吃精细粮食,您家还坚持做这个,不嫌麻烦吗?”老板娘愣了一下,然后笑了:“麻烦啥?这是咱大同的老味道!”她指了指店里几个正在吃栲栳栳的年轻人,“再说了,你看,不是还有不少人爱吃嘛!”

临走时,老板娘硬塞给我一盒真空包装的栲栳栳。“带回去给你家人尝尝!”她说,“蒸两分钟就能吃,跟现做的一样!”我接过盒子,突然觉得这小小的面卷里,装着的不仅是莜麦的香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乡土记忆。

[辽宁·鞍山]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