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不同烧伤程度瘢痕差异解析与应对策略

不同烧伤程度瘢痕差异解析与应对策略

邓午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11日 22页 1617 海报 复制链接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而烧伤后形成的瘢痕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烧伤深度的不同,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在形态、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烧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浅度烧伤与瘢痕特征及应对

(一)浅度烧伤瘢痕特点

浅度烧伤通常指Ⅰ度烧伤和浅Ⅱ度烧伤。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局部表现为红斑、轻度红肿、疼痛明显,但无水疱形成,3 - 7天可痊愈,一般不会留下瘢痕,仅短时间内有色素沉着,随后可逐渐消退。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 。这类烧伤在妥善处理下,1 - 2周可愈合,多数患者不会遗留瘢痕,但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着时间推移,皮肤外观可基本恢复正常。不过,如果创面发生感染,愈合时间会延长,也有可能出现轻度的增生性瘢痕。

(二)浅度烧伤瘢痕应对策略

对于浅度烧伤,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损伤。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 - 30分钟。之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创面进行消毒,对于水疱,若水疱较小,可保留疱皮,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若水疱较大,可在低位穿刺引流,排出疱液,但尽量保留疱皮。创面可涂抹烧伤膏,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定期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

在愈合后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时,可使用一些促进色素代谢的药物,如氢醌霜、维生素C、维生素E等,帮助减轻色素异常。同时,要注意严格防晒,避免紫外线刺激,防止色素沉着加重。一般经过数月的恢复,皮肤外观可逐渐改善。

二、深度烧伤与瘢痕特征及应对

(一)深度烧伤瘢痕特点

深度烧伤包括深Ⅱ度烧伤和Ⅲ度烧伤。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水疱较小,疱皮较厚,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残存的皮肤附件上皮增殖修复创面,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 - 4周可愈合,但会遗留瘢痕,且瘢痕增生较为明显,早期表现为局部增厚、充血、瘙痒、疼痛,后期可能出现挛缩,影响关节活动。

Ⅲ度烧伤是最为严重的烧伤程度,全层皮肤烧伤,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Ⅲ度烧伤一般无法自行愈合,需要通过植皮手术等方式修复创面。愈合后会形成严重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瘢痕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色素沉着或脱失明显,常常导致严重的挛缩畸形,对肢体功能和外观造成极大影响,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二)深度烧伤瘢痕应对策略

深度烧伤早期,除了进行创面冲洗等急救处理外,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对于深Ⅱ度烧伤,在创面处理上,要积极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可采用包扎疗法或暴露疗法,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磺胺嘧啶银乳膏等。对于Ⅲ度烧伤,通常需要尽早进行切痂、削痂手术,并进行植皮治疗,以覆盖创面,促进愈合。

在瘢痕防治方面,创面愈合后应尽早开始干预。可使用压力疗法,通过佩戴定制的压力衣或弹力套,对瘢痕施加持续的压力,减少瘢痕部位的血液供应,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轻瘢痕增生。同时,配合使用硅酮类凝胶、瘢痕贴等外用药物,改善瘢痕的质地和外观。对于已经形成的严重增生性瘢痕或瘢痕挛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如瘢痕切除松解术、皮瓣移植术等;还可结合激光治疗、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软化瘢痕,减轻症状,改善肢体功能和外观。

此外,康复训练对于深度烧伤患者也至关重要。在瘢痕稳定期,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康复治疗,可预防和减轻瘢痕挛缩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严重的烧伤瘢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不同烧伤程度形成的瘢痕在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应对策略也各不相同。无论是浅度烧伤还是深度烧伤,科学规范的治疗和护理,以及早期积极的瘢痕防治,都是帮助患者减轻瘢痕影响、促进康复的关键。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这些知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烧伤瘢痕带来的挑战。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烧伤瘢痕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