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推拿:打开孩子食欲的神秘钥匙
老年模式

小儿推拿:打开孩子食欲的神秘钥匙

何燕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11日 8页 2849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日常门诊中,很多家长都为孩子“胃口不好”“吃饭太少”“挑食厌食”而发愁。其实,除了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中医的“小儿推拿”也是一种温和、无创的绿色疗法,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食欲,调理肠胃,助力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到底是什么?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揉、按、摩等手法,在孩子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发育、增强免疫力的目的。由于孩子皮肤娇嫩、经络尚未闭合,推拿的刺激更容易传达全身,因此疗效往往更显著。

与吃药、打针相比,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无副作用,非常适合厌食、消化不良、积食、便秘、腹泻等常见“小毛病”的调理。

推哪儿能“推”出好胃口?

对于开胃促食欲,推拿常用的几个部位包括:

1. 脾经、胃经——健脾开胃的“黄金线路”

脾经位置:大拇指指螺纹面。

胃经位置:掌面,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赤白肉际。

操作方法:

补脾经:以一手拇指置于内劳宫,其余四指固握患儿手腕,另一手食、中、无名三指固定相应经穴,拇指顺时针旋推,推1~5分钟。

清胃经:以拇指指腹置于第一掌骨桡侧缘,从上至下推,操作1~5分钟。

功效:健脾益胃、促进运化。尤其适合脾虚体质、消化慢、便便稀软的孩子。

2. 摩腹——和中理气、促进肠胃蠕动

位置:肚脐为中心,整个腹部。

操作方法:用掌心或三指并拢,以顺时针方向围绕脐部缓慢摩动,每次约3~5分钟。按摩时室温适宜,避免受凉。

功效: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胀、排除积滞,特别适合吃多了积食、容易放屁或肚子咕噜响的孩子。

3. 推肝经+ 揉肝俞穴——调和情绪、舒肝理气

肝经位置:食指螺纹面。

肝俞穴位置: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约1.5寸,左右各一。(家长可让孩子趴着,从下往上数第九块脊突即可定位)。

操作方法:

清肝经:以一手拇指置于内劳宫,其余四指固握患儿手腕,另一手食、中、无名三指固定相应经穴,拇指逆时针旋推,推1~5分钟。

肝俞穴可用大拇指揉按,每次1~2分钟,左右两侧交替进行。

功效:调畅肝气、缓解情绪紧张和压抑,适合情绪敏感、爱生闷气、不想吃饭的孩子。

4. 迎香穴(鼻翼两侧)——唤醒嗅觉、激发食欲

位置:鼻翼两旁,鼻唇沟外缘。

操作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轻揉迎香穴,约30秒~1分钟,动作温和。

功效:提升嗅觉灵敏度,使孩子对饭菜香味更有“感知力”,进而激发食欲。

推拿小贴士:

力度适中:以孩子不哭不闹、不出现皮肤红斑为宜;

时间选择:避免饭后立即操作,最好在空腹或两餐之间;

搭配使用:各部位可组合操作,每次推拿总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持之以恒:疗效不是一次见效,需结合多次操作与调理周期。

小儿厌食,背后的根源有哪些?

孩子食欲差,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吃得少”,其实原因多种多样:

1. 积食与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制、偏爱油腻零食、暴饮暴食,会导致消化负担加重,久而久之脾胃虚弱,表现为不爱吃饭、吃几口就饱、常打嗝放屁等。

2. 肝气郁结与情绪紧张

孩子天性敏感,情绪一旦长期压抑(如受责骂、生活压力大、上幼儿园适应困难),就会“肝气郁滞”,胃口自然大受影响。

3. 久病体虚

感冒、腹泻、肺炎等反复生病,以及长期吃抗生素等西药,都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身体虚弱、吃不下饭。

4. 饮食习惯不当

如边玩边吃、吃饭时间不规律、吃饭氛围紧张、零食过多等,会打乱孩子的饮食节奏,导致食欲失调。

小儿推拿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从整体调理出发,改善“内环境”,让孩子自然产生饥饿感,而不是靠强迫进食。

推拿也需要讲科学

虽然小儿推拿温和有效,但家长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机构,不要让“无证推拿”误了健康;

注意观察孩子反应,如果推拿后反而更烦躁或不适,应及时停手并就医;

坚持才有效,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立竿见影”。

结语

小儿推拿不是万能钥匙,但它是一把温柔而有效的“催食工具”。当孩子因为身体功能紊乱或情绪波动而厌食时,传统中医疗法可以温和介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吃饭的兴趣”和“成长的动力”。

如果你也正为孩子的食欲发愁,不妨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小儿推拿,让这把“神秘钥匙”为孩子的健康打开新大门。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小儿推拿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